诗词节奏怎么划分 怎样划分诗句节奏?

古诗节奏划分
一、古诗的自然声律节奏
《诗经》的时代,主导的诗歌形式是四言 。在它的影响下,古诗逐渐形成了以两个音节(即两个汉字)为一节拍的声律特点 。
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五七言诗虽然也是以一节拍两音节为主,但与四言、六言不同的是,五言、七言除了几个完整的节拍外,还有一个畸零的单音节,五言是两个节拍外加一个畸零单音节,七言是三个节拍外加一个单音节 。单音节有两个作用:一是更便于体现诗叶韵所带来的韵律美 。五言、七言的节律一般是二二一和二二一一 。第二个作用是使诗句更具顿挫、变化之美 。
如: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二、古诗的意义结构
五七言诗之所以成为古典诗歌主流形式,还与它有着更强的意义表达功能有很大关系 。人们发现,各句中那个畸零的单音节如此显眼,以致它很自然就成为表达的中心 。当然,根据意义的需要,单音节的位置就不仅可以置于句末,也可置于句中 。这样,古诗就出现了两种常见的意义结构:一,单音节在末尾 。五言诗为二二一,七言诗为二二二一,这是符合自然的、经典的声律节奏 。第二种,单音节在句中 。五言为二一二,七言诗为二二一二,这也是比较常见的。
如: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读少府之任蜀州》)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在实际应用中,一般是把两种形式错综起来使用 。
如: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
三、一般如何划分古诗节奏
⑴找到各句畸零的单音节,这个音节单独作为一个节拍;
⑵其他音节,只要不违背意思,每两个音节为一个节拍 。这样的方法,对于常见的两种结构形式都是可行的 。
诗歌节奏划分
1、 根据词或词组划分 。
一般来说,一个单个的词或意思紧密的词组就是一个节奏,所谓意思紧密就是不能拆开来读,如果拆开读听起来就会显得不连贯,缺乏诗的韵律 。
如: 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
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王家新《在山的那一边》 )
2、根据意思划分 。
一般来说,一个意思相对独立的词或词组就是一个节奏 。所谓相对独立,是指在诗句中可以单独拿出来,表示一个意思 。
如: 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 。(流沙河《理想》)
3.、综合词、词组和意思来划分 。
这种方法是上述两种方法的综合,也最实用 。因为在具体的诗句中,各种情形都会碰到,因此,只有把三种方法结合起来,划分节奏才能得心应手 。
4.朗读划分 。
在划分完节奏后,读一读,体会一下根据划分的节奏读下来,意思有没有读破,即我们常说的读破句,检验的方法是根据划f分的节奏读下来,揣摩一下别人能否听懂(或者干脆读给他人听一下),如果能听懂就是正确的,反之则有误 。首先,你要看看诗句里面词语的词性 。是根据字词的词性不同来划分节奏的 。
比如名词与动词相接,那么断句就在名词与动词之间;以此类推,状语、介词、定语等等诸多词性不同的字词就可以在中间断句 。
还有一些诗句的节奏是随着感情的变化而变化的 。
有一些诗词的感情重些,那么读的时候就可以稍微把一些字词语调拉长些;
感情比较轻快的,那么可以把字词的语调读得稍微轻短些 。
古诗节奏划分山中杂诗
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
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
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
诗歌如何划分节奏,如何标出重音诗歌根据以下规律划分节奏以及标注重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