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理论 中国古代诗歌理论包括哪些范畴?

1、诗话诗事诗史诗学研究;2、诗歌语音音韵尔雅研究;3、诗歌鉴赏、评注、校勘、考古、整理;4、诗歌的分类、形式研究,包括格律、体裁、章法、句法、字法;;5、诗歌的意境、意象、概念、神韵、气质等研究;6、比较诗学、诗歌的逻辑研究;7、诗歌创作思想、方法研究
诗歌理论有《文心雕龙》、《诗品》、《沧浪诗话》、《诗人玉屑》、《全唐诗话》、《随园诗话》、《人间词话》、《谈艺录》等历代诗话;各个诗人传记评价、各类诗集的评价;
涉及学科很多,美学、哲学、小学文字学、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史学等;
我特意检索了一下范畴的概念,这个概念是个哲学概念,用在这里,大概指的是古代诗歌的言、意、象、神、韵、乐、志、情、性、气等等;
古代诗歌表达乡情乡愁的古代诗歌名句作者:不详 时间:2006-10-13 21:11:30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887
《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 。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
小桥流水人家 。
古道西风瘦马 。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泊船瓜州》
——王安石
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鸿雁满回塘 。
《渡汉江》
——[初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夏历春 。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
《邯郸至除夜思家》
——白居易
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遥知兄弟登高处,便插茱萸少一人 。
《杂诗》
——王维
君从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
来时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
现代诗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中国古代诗歌批评中的“意境”理论有哪几个主要发展阶段诗歌意象的和谐形成意境 。意象内部分为意隐象中、意象俱显、见象生意、以意取象四种构成方式 。虚实相生的诗歌意境包含两种基本美学特征:寓无限于有限,使诗歌的审美内涵更加丰富,形成“象外之象”“味外之味”的意境;情与景的统一,主观意象和具象画面相互融合,形成情景交融的意境 。从具体诗歌的鉴赏中可窥一斑 。我国古代诗歌意象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萌生期、成型期、繁盛期、深化期、完善期;其特征则主要表现在喻象性、张力性、审美性三个方面 。意境作为中国古代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它的源头可上溯至《庄子》 。此书不仅提出了“不精不诚,不能动人”的情感命题,而且还较早地使用了虚化的“境”的概念,如“荣辱之境”、“是非之①远在公元前7-6世纪,古希腊便出现了专写情歌和婚歌的女诗人萨福(sapph),后又出现了古希腊宫廷抒情诗人阿那克瑞翁(Anacreon,约570-?B.C.) 。境”和“振于无境故寓诸无境”等,这就为意境论的创立准备了条件 。后来,刘勰便在《文心雕龙·隐秀》中首先用“境”的概念来评论嵇康和阮籍的诗,说他们的诗“境玄思淡”,并提出“文外之重旨”、“余味曲包”等重要问题,可视为文学意境论的萌发 。盛唐之后,意境开始全面形成 。相传为王昌龄作的《诗格》中,甚至直接出现了“意境”这个概念 。但他当时的意思,只是指诗境三境中的一境:诗有三境 。一曰物境 。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 。二曰情境 。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 。三曰意境 。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