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绍基诗词作品集 清、明朝的诗|各15首( 五 )


[清]刘可毅赠某君 秋风古道题诗瘦 落日平原纵马豪
[清]梁章钜题苏州沧浪亭 清风明月本无价 近水遥山皆有情
[清]梁章钜赠余小霞 劝子勿为官所腐 知君欲以诗相磨
[清]赵藩题成都武侯祠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清]陶澍题汉口长沙会馆 隔秋水一湖,看岸花送客,樯燕留人,此境原非异土 共明月千里,记夜醉长沙,晓浮湘水,相逢好话家山
[清]康有为 时御天风跨鸾凤 或入碧海掣鲸鱼
[清]康有为处题书室 灵石一千尺 天花百亿年
[清]康有为题开封登龙亭 中天台观高寒,但见白日悠悠,黄河滚滚 东京梦华销尽,徒叹城廓犹是,人民已非
[清]谭嗣同赠黎贵逊 一鹗忽翔万云怒 群虬相奋孤剑鸣
[清]谭嗣同赠吴筱山 此是盛游,同气仰为贤知列 异时文集,相期长在天地间
[清]唐才常挽谭嗣同 与我公别几许时,忽警电飞来,忍不携二十年刎头交,同赴泉台,漫引
将去楚孤臣,箫声呜咽 近至尊刚十余日,被群阴构死,甘永抛四百兆为奴种,长埋地狱,只留
得扶桑三杰,剑气摩空
[清]刘光第题峨眉清音阁 双桥两虹影 万古一牛心
[清]翁同龢 骐骥思千里 鹪鹩老一枝
[清]沈葆桢题杜甫草堂 地亦千秋,南来寻丞相祠堂,一样名垂宇宙 桥通万里,东去问襄阳耆旧,几人相忆在江楼
[清]黄遵宪题画艇 壮志难磨,尚欲乘长风破万里浪 闲情自遣,不妨处南海弄明月珠
[清]范池世题支云塔山门 第啸一声山鸣谷应 举头四顾海阔天空
[清]俞樾题杭州三潭印月 记故乡亦有仙潭,看一样湖光,添得石桥长九曲 至此地宜邀明月,问谁家秋思,吹来玉笛到三更
[清]俞樾自题俞楼 合名臣名士为我筑楼,不待五百年后,斯楼传矣 傍山北山南循地选胜,适在六一泉侧,其胜如何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 。对联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 。
发展起源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 。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chǎng),它是汉族传统文化瑰宝,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办丧事的对联叫做挽联,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 。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偶句才需要押韵) 。对联大致可分诗对联,以及散文对联 。
随着唐朝诗歌兴起,散文对联被排斥在外 。散文对联一般不拘平仄,不避重字,不过分强调词性相当,又不失对仗 。
春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 。他在寝室门板桃符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见《蜀梼杌》),这要算中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 。
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汉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5年,中国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 。
何绍基书法特点何绍基的书法成就很高 。各体书熔铸古人,自成一家 。草书尤为擅长 。
何绍基的楷书取颜字结体的宽博而无疏阔之气,同时还掺入了北朝碑刻以及欧阳询、欧阳通书法险峻茂密的特点,还有《张黑女墓志》和《道因碑》的神气,从而使他的书法不同凡响 。何绍基的小楷兼取晋代书法传统,笔意含蕴,行草书融篆、隶于一炉,骏发雄强,独具面貌 。他的篆书,中锋用笔,并能掺入隶笔,而带行草笔势,自成一格 。何绍基书法,早年秀润畅达,徘徊于颜真卿、李邕、王羲之和北朝碑刻之间,有一种清刚之气;中年渐趋老成,笔意纵逸超迈,时有颤笔,醇厚有味;晚年何绍基的书法已臻炉火纯青 。济南大明湖历下亭楹联杜甫名句“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即为他所书 。历下亭东壁仍存其《重修历下亭记》石刻 。
何氏精通金石书画,以书法著称于世 。誉为清代第一 。初习颜,中年博习南北朝书,笔法刚健,此期作品传世甚少 。后致力分隶,汉魏名刻,无不深研熟密闭,临摹多至百本 。偶为小篆,不顾及俗敷形,必以顿挫出之,宁拙毋巧 。暮年眼疾,作书以意为之,笔轻墨燥,不若中年之沉着俊爽,每有笔未至而意到之妙 。年尊望重,求书反多,故史年作品传世较多 。尤以篆隶法写兰蕙竹石,寥寥数笔,金石书卷之气盎然 。何氏博学多才,尤工于诗 。有《东洲草堂集》 。何氏晚年寓沪,卒于吴县,归葬长沙南郊石人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