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古韵伤情 古风悲伤的诗句( 三 )


求 唯美古韵诗词 不要太长 要出自名家 要附带作者 名 朝代犹记惊鸿照影斜、《洛神赋》曹植 。三国、
人生如若初相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木兰令》纳兰容若 。淸、
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纳兰容若 。淸、
那年春、除却花开不是真 。

【诗词古韵伤情 古风悲伤的诗句】

但渡无所苦、吾自迎接汝 。-王献之 。明、
此心安处是吾乡 。宋、
虽则如云、匪我思存,虽则如荼、匪我思且 。《诗经》-出其东门、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李白、唐、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李清照 。宋、
一朝春去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林黛玉 。《红楼梦》、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
但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
----------------------------------------
以上是本人自己喜欢的,纯手打出来的 。有些诗的出处记不得了、还需要别的吗?
古韵诗词古韵诗词代悲白头翁
年代:【唐】 作者:【刘希夷】 体裁:【乐府】
洛阳城东桃李花,
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
坐见落花长叹息 。
今年花落颜色改,
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
更闻桑田变成海 。
古人无复洛城东,
今人还对落花风 。
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人不同 。
寄言全盛红颜子,
应怜关死白头翁 。
此翁白头真可怜,
伊昔红颜美少年 。
公子王孙芳树下,
清歌妙舞落花前 。
光禄池台开锦绣,
将军楼阁画神仙 。
一朝卧病无相识,
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
须臾鹤发知如丝 。
但看古来歌舞地,
唯有黄昏鸟雀悲!
注释
【注释】:
这是一首拟古乐府,题又作《代白头吟》 。《白头吟》是汉乐府相和歌楚调曲旧题,古辞写女子毅然与负心男子决裂 。刘希夷这首诗则从女子写到老翁,咏叹青春易逝、富贵无常 。构思独创,抒情宛转,语言优美,音韵和谐,艺术性较高,在初唐即受推崇,历来传为名篇 。
诗的前半写洛阳女子感伤落花,抒发人生短促、红颜易老的感慨;后半写白头老翁遭遇沦落,抒发世事变迁、富贵无常的感慨,以“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总结全篇意旨 。在前后的过渡,以“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二句,点出红颜女子的未来不免是白头老翁的今日,白头老翁的往昔实即是红颜女子的今日 。诗人把红颜女子和白头老翁的具体命运加以典型化,表现出这是一大群处于封建社会下层的男女老少的共同命运,因而提出应该同病相怜,具有“醒世”的作用 。
诗的前半首化自东汉宋子侯的乐府歌辞《董娇娆》,但经过刘希夷的再创作,更为概括典型 。作为前半的结语,“年年岁岁”二句是精警的名句,它比喻精当,语言精粹,令人警省 。“年年岁岁”“岁岁年年”的颠倒重复,不仅排沓回荡,音韵优美,更在于强调了时光流逝的无情事实和听天由命的无奈情绪,真实动情 。“花相似”、“人不同”的形象比喻,突出了花卉盛衰有时而人生青春不再的对比,耐人寻味 。结合后半写白头老翁的遭遇,可以体会到,诗人不用“女子”和“春花”对比,而用泛指名词“人”和“花”对比,不仅是由于七言诗字数的限制,更由于要包括所有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可怜人,其中也包括了诗人自己 。也许,因此产生了不少关于这诗的附会传说 。如《大唐新语》、《本事诗》所云:诗人自己也觉得这两句诗是一种不祥的预兆,即所谓“诗谶”,一年后,诗人果然被害 。这类无稽之谈的产生与流传,既反映人们爱惜诗人的才华,同情他的不幸,也表明这诗情调也过于伤感了 。
此诗融会汉魏歌行、南朝近体及梁、陈宫体的艺术经验,而自成一种清丽婉转的风格 。它还汲取乐府诗的叙事间发议论、古诗的以叙事方式抒情的手法,又能巧妙交织运用各种对比,发挥对偶、用典的长处,是这诗艺术上的突出成就 。刘希夷生前似未成名,而在死后,孙季良编选《正声集》,“以刘希夷诗为集中之最,由是大为时人所称”(《大唐新语》) 。可见他一生遭遇压抑,是他产生消极感伤情绪的思想根源 。这诗浓厚的感伤情绪,反映了封建制度束缚戕害人才的事实 。
古韵诗词古韵诗词刘希夷 (约651-?) 唐诗人 。一名庭芝,字延之(一作庭芝),汉族,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人 。上元进士,善弹琵琶 。其诗以歌行见长,多写闺情,辞意柔婉华丽,且多感伤情调 。《代悲白头吟》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句,相传其舅宋之问欲据为已有,希夷不允,之问竟遣人用土囊将他压死 。延之少有文华,落魄不拘常格,后为人所害,死时年未三十 。原有集,已失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