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诗词的图片 带图片的古诗词有哪些( 四 )


语文,无处不在 。现在正是金秋时节 。其实秋天,并不只是金色的,而是缤纷绚烂的 。宝蓝色的天空上没有一朵云,天空就像沉淀在蓝色的透明度极高的湖水里,干干净净的 。遥远而又狭窄的乡村小路蜿蜒盘旋在线条柔软的山坡旁 。路旁的法国梧桐,暗黄色的枯叶差不多已经掉光了,一部分随着风回旋飘荡,但大多数都铺在小路上,与四周收割的景象形成一幅协调的画面 。而语文,正渗透在这景象中 。秋天的缤纷与绚丽,就好似诗歌的千变万化,虽然平常,但却不可失去,只有它装饰,才能构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随风而飘的枯叶就像小说 。因为王蒙说过:“什么是散文?一个人在走路就是散文 。什么是小说?一个人掉进河里就是小说 。”可见小说的曲折与离奇 。飘荡的落叶虽不足为奇,但这样一种安谧的情景里,也是很鲜明的对比 。路边的野花野草就好像标点符号,无处不在 。置身在青山绿水中,轻轻吸一口气,就会觉得心旷神怡 。在闭上眼,静静倾听:周围有各种鸟的叫声,风的声音,树木“沙沙”的声音,河水“叮咚”的声音,还有……云的声音,山的声音,天的声音……让人好像忘记了一切,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个梦幻的世界里 。那时,所有的山水、天空、云朵都会变成一篇篇诗歌、散文、小说……席卷而来 。
从小到大,我总以为书中的语文更高贵,特别是读了余秋雨老先生的《乡关何处》后 。我便被他细腻抒情的文笔深深打动了,我想:这也许便是语文的最高境界了吧!对于这个从小到大一成不变的概念,我深信不疑,可事实证明,我错了 。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在街上逛周围竟是一成不变的景物,若是平时,我是不愿看的 。只因今天妈妈叫我留意一下身边的事物是否有语文,若有,她就服我 。我不服气的走马观花,嘴里嘟哝着:“哪有什么嘛!一个两个平庸得很,即使有一个也比不上《乡关何处》等好文章嘛!找什么嘛……”蓦然,我停住了,在一间旅馆之前停住了 。旅馆很平常,不平常的是招牌:“归乡” 。再上前,才发现下面还有一行小字:“日暮乡关何处是?归乡之人在此留 。”我震惊了,震惊于这招牌中显示出来的文化底蕴 。余秋雨先生的作文是高傲的,而这个小店的主人翻看某本有关语文的书有感而记而已 。然而,正是这普普通通的一句话中透露出的温馨与亲切,使得众人前来观赏 。四方归客兴许便是看到这句话,就有了留宿的感觉 。对,这就是语文,生活中的语文!它比粉墨登场的书中的语文更贴近生活 。它的魅力,是书中的语文可望而不可及的 。我开始用心重新扫视这个世界 。所有的一切无不散发着语文的芳香,我仿佛在一条写满经典语文的路上漫步,学到了从未学过的语文 。
语文并不是文人墨客的玩物,其实语文就在生活之中,在你的面前,在你的后面,在左边,在右边 。不要说书中的语文更高贵,生活中语文就是书中语文的升华
我是一尊雕像,不,确切的说是屹立在鼓浪屿上那刻着郑成功的身躯的雕像 。夜渐渐深了,夜晚海边的沙滩上充满着秋天的宁静,几丝柔和的月光照耀着的浩瀚的大海 。清凉的微风伴着浪花冲击着礁石,皓月当空,不禁让我想起曾经有首歌叫《鼓浪屿之波》 。我望着那海峡对岸的台湾岛,我知道我在守护它,代表着祖国大陆在守护着它 。
几十年前,我看见了那个在战乱中走失的那个叫“台湾”的孩子;几十年后我又看见了时时刻刻都盼望着与“孩子”团聚伟大的祖国“母亲”;我相信在将来我也会看见那个离家的“孩子”的归来 。
不是奢望,不是祈祷,不是漫长的等待 。因为历史告诉了我,他——台湾,就要回来了 。我坚信他要回来了 。这一天已经不远了,到那天他可以自豪地向全世界大声说:“我回家啦”!是的,历史不会忘却,曾经有一个老人的聪明才智指引祖国“母亲”的两个“孩子”——香港和澳门回家,他将继续做为另一个孩子的明灯 。
又有一颗流星闪过,几百年了,我看过太多的流星,可是我还是愿意相信向流星许愿的传说 。我“埋”下头虔诚地许愿,只是想那个离家的孩子早点回来......
脚下的海水顿时变得疯狂,难道他们也懂得那思念的哀愁?他们来势汹汹地冲击着我,难道是台湾岛的咆哮?我望着海对面的台湾许久......
天暗了,星光照在我的脸上 。海对面的人们也许也看到了吧,希望他们可以理解我——一个期待他们回来的雕像 。
海上下起了一场小雨,我却一定要等到那“孩子”回来的那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