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提拔干部的规矩,有慈悲之心的官员提升最快( 二 )


元昊重用的另一个人是汉人:张元 。张元原来不叫这个名字,只是姓张而已 。他原本是陕西华阴一介书生,自负其才,屡试不第后,曾和他的一位姓胡的朋友赶往边关,他们雇了几个人拖着一块大石板在前面走,石板上刻着他人两个人嗟叹怀才不遇的诗句,他们两个人跟在后面,吟诗大哭,希望以此引起边关统帅的重视 。那位边关统帅还真接见了他们,引他们入大帐聊了一阵儿,大概是觉得话不投机,又把这两人送了回去 。回到家乡后,不知为什么事,张元被当地的县令打过一顿板子 。这次侮辱让他下决心投靠西夏 。临行前,路过一个不知什么地方的项羽庙,“乃竭囊沽酒,对羽极饮,酹酒泥像,又歌‘秦皇草昧,刘项起吞并’之词,悲歌累日,大恸而遁 。”看来,张元不是毫无忠君爱国观念的人,他只是太个人主义了,他知道自己的才干远高于朝堂之上那些庸碌之辈,有这些人当政,他永无出头之日 。他太欣赏自己生命品质的优秀,不能忍受在平庸的生活中,耗尽这天赋的优秀生命、默默无闻地死去,他要寻找一切机会证明自己的优秀,为此,不惜背叛自己的祖国 。为此,他极为痛苦,这才有“悲歌累日,大恸而遁”的情况发生 。人们当然可以谴责张元的极端个人主义,就是国家不用你,你也不能叛国呀!但从实际后果来看,一个不能真正吸纳本国优秀人才的国家,注定要衰亡下去的,战国时期那些被秦国灭掉的国家不都是如此吗?
张元是和他的胡姓朋友一起到的西夏的,在那里,他才改名叫张元,那位吴姓朋友改名叫胡昊 。两个人终日在西夏都城的各大酒馆喝酒,饮后在墙上题诗,署名张元、吴昊 。两个人的名字连起来读就“元昊”,这在当时是冲撞国王名讳的违法行为,他们俩想借此引起元昊的注意 。果不其然,没过两天,他们被抓了,元昊亲自审问说:“你们两个是从大宋来的人,应该懂得不能冲撞本王名讳的规矩呀,为什么这么做?”张元反唇机讥:“违了你名字的讳有啥了不起的,有的人连姓都不顾呢!”这正戳到元昊的痛处,他们的本来没姓,自己造了个北魏鲜卑的姓:拓跋;后来归依李唐王朝,皇帝赐姓李;入宋之后,又由赵家皇帝赐姓“赵”,实际上等于无“姓”之人 。元昊听出了话外之音,不以为忤,反引两个人入室深谈,甚为投机 。张元得到了重用,不到两年,就当上了元昊的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相当于宰相 。元昊攻宋的许多谋略都是张元提出的,好水川之战、定川寨之战,都有张元参谋赞画之功 。元昊那句“朕当亲临渭水,直据长安”的豪气干云的通告,也出自张元的手笔 。
仁宗“仁”啊!张元叛逃西夏,屡献攻宋之策,仁宗都没有缉拿他的家属,反而赐其钱米,希望张元能被感动,回头是岸 。这位宅心仁厚的皇帝永远不能理解那种心身负奇才又野心勃勃的人的心理,他们一心只想使自己生命优秀的天赋本质得到实现,而对寻常人会感恩戴德的仁心惠意不屑一顾 。张元没有回头,不仅从行为上没有回头,而且在精神上更为决绝 。按他的理想,是想彻底灭掉大宋的江山,让满朝堂那些曾瞧不起他的庸碌之辈,彻底品尝漠视他的苦果 。元昊都没这份野心,当庆历三年(1043年)元昊与宋朝和谈时,张元坚决反对,等到元昊与辽国开兵打仗,张元知道西夏已经永远没有灭宋的机会了,他彻底绝望了,终日对天咄咄叹息,没几天,就忧愤而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