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诗词 表达人性的诗句( 四 )


其一:《游子吟》 (唐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这是唐代著名诗人孟郊的一首乐府诗,前二句共有两个意象:“线”、“衣”;三、四句写两种状态:母亲动作:“密密缝”,母亲心理:“意恐”“迟迟归”;五、六句:用了两个比喻:“寸草心”(游子孝心),“三春晖”(母亲恩情),以孝心之渺小与母爱博大形成对比、衬托 。这首诗写出母爱的温暖、博大,表达了游子的感恩之心 。晓谕世间儿女,切莫辜负慈母一片深情 。这是一篇充满淳真感情的诗作 。
其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唐代诗人王维的这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素,但千百年来,人们在作客他乡的情况下读这首诗,却都能强烈感受到它的艺术力量 。佳节思亲是人之常情,而这首诗的独到之处,不是一般化遥想兄弟重阳登高而自己独处异乡,虽然也能表现佳节思亲之情,但显得平直,缺乏新意与深情 。而诗人遥想的却是:远在故乡的兄弟今天登高时,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在内),好像遗憾的人不是自己,反倒是兄弟们感到佳节未能完全团聚的缺憾更须体贴 。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 。而这正是它的深厚处、新警处 。思亲之情、兄弟之情跃然纸上 。
2. 真挚的友情
其一: 《赠汪伦》(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这是李白临行的一首留别诗 。这首小诗前半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 。临行村人踏地为节拍,前来送“忽闻”似出乎意外,也显出人缘很好 。诗的后半是抒情,潭水深千尺,水深情深自然联系起来,那么友人的情谊更有多深呢 。“不及汪伦送我情”妙就妙在“不及”,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深为后人赞赏,“桃花潭水”就成为人们抒写友人别情的常用语 。
其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这是王勃写的一首送别诗 。古代许多送别诗,大都表现了“黯然销魂”的情感,然而本诗虽表现依依惜别,但并不作悲酸伤感之语 。作者在临别劝慰友人,只要彼此了解,心心相连,虽远隔千山万水,而情感交流,不就如比邻一样近吗 。不要因为离别就为儿女之情流泪伤心 。挚友情深,自然流露 。而诗人在激昂豪迈中唱出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旋律,化惜别为勉励,改无奈作有为,意气高远,不愧为千古名句 。
3. 纯真的爱情
爱情的纯真程度可以说是衡量人性的尺度 。也因此,爱情才成了文学和诗歌永恒的主题之一 。几乎没有一个诗人不曾歌唱过爱情,因为爱情与人类共存,与诗歌共存,与诗人共存,与人性之美共存 。
其一:《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这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遥远异乡巴蜀,写给在长安妻子的抒情七言绝句,表达了对妻子的深爱 。诗的首句写思念,二句写寂寞(秋风秋雨愁煞人),是现实之情景;;第三句写剪烛花(表明时间长),第四句写夜话(离别的情怀),是想象之情景 。
由李商隐这首诗,我们可以联想到杜甫的一首爱情诗:
其二: 《月夜 》 ( 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
这首诗中“闺中只独看”,与李商隐诗中写法有何相同之处:“独看”从对方落笔,其实包含作者在内;“君问归期”也是从对方落笔,其实也包含作者自己的思念 。
追溯到古代诗歌的源头,表达男女爱情的诗句,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如“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卫风·采葛》),描写在恋爱中,对心上人的深切思念,期盼相见,心意迫切,内心充满等待的痛苦 。又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召南·关雎》),形容青年男女恋情,这首情歌中描写了一位男子对一位女子爱慕之情,后人常用这两句诗来形容青年男女对爱情热切地追求 。
4. 爱国的情怀
以上我们赏析的几首诗,写亲情、写友情,写爱情,这些情感的升华,那就是对祖国的热爱,我们可以从古诗词中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