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数和倍数》的个人教学反思怎么写?( 三 )


开始做课堂练习,我在黑板上写了一个示范的例子,让学生照着这个格式来模仿,哪知道作业本收上来一看,有一半的学生不知道怎么抄题,做题时什么时候该换行都不知道 。我说,你们以前不在本子上做题?他们说,老师,我们以前不要抄题的,好累的哟!我们只做印好的题的 。
原来是这样 。
这就是新学期的第一节课,教学任务没完成,教学目标没达成,我又累又急 。
下课了,一个孩子跟我说:夏老师,你讲课真有趣!
这也叫有趣?我告诉她,以后会更有趣 。
这个单元课时数比较多,对于学生数感的要求比较高,对于学生观察能力,比较能力,推理能力的培养是个很好的训练 。通过一个单元的教学,发现学生在以下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1、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教学中,我让学生经历了三种方法:法一是先找各数的因数(或倍数),再找两个数的公因数(或公倍数),最后再找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二是介绍短除法;三是对于特殊关系的数(倍数关系或互质数)直接根据规律写结果 。根据复习和练习反馈,发现学生对数的感觉比较欠缺,特殊关系的数不容易看出来,且两个概念有时还会出现混淆情况,也就是对因数和倍数的理解不够透彻与深刻 。如果学生对找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学不扎实,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约分和通分 。所以我准备在平时每节课都有三到五个训练,并进行专项过关 。在应用这个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有少数后进生比较难以理解,需要辅助图形来分析,也需要一个时间的积淀过程 。
2、质数合数与奇数偶数
这四个概念按照两个不同的标准分类所得 。学生在分类思考时对概念的理解比较清晰,但混同在一起容易出现概念的交叉,如2既是质数又是偶数,9既是合数又是奇数 。
3、235倍数的特征
如果单独让学生去说去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35的倍数,学生比较清楚,但在灵活应用时就比较迟钝,特别是用短除法寻找公因数时,不能很快的进行反应,数的感觉不佳 。
以上是本单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要障碍,数感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而概念的理解加深还需要平时不断的训练 。多给学生一点耐心,再坚持一份恒心,相信学生们会有提高,会有改变 。

《因数和倍数》的个人教学反思怎么写?


《倍数和因数》这一内容与原来教材比有了很大的不同,老教材中是先建立整除的概念,再在此基础上认识因数倍数,而现在是在未认识整除的情况下直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 。数学中的“起始概念”一般比较难教,这部分内容学生初次接触,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内容 。首先是名称比较抽象,在现实生活中又不经常接触,对这样的概念教学,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判断,需要一个长期的消化理解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