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龙一号|聚龙九号

聚龙一号(聚龙九号)
美国《国家利益》杂志网站刊登文章《看到这仗怪异的照片了吗?这是中国升级核竞赛的新办法》 。下面是文章部分翻译:
欢迎观看中美军备竞赛的最新赛场:用于研制下一代核武器的巨型科学装置 。
聚龙一号|聚龙九号



美国Z装置启动瞬间,设备之间的电火花
聚龙一号|聚龙九号



聚龙一号的同类照片
……中美之间最大差距在照相技术……
报道称,《南华早报》透露,中国科学家表示他们正在绵阳建造新的Z箍缩研究装置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同类设备是美国桑迪亚实验室的“Z装置” 。这种装置的主要用途是创造引发核聚变所需的环境——但是是在实验室中可控的安全环境之下 。中国的新型实验装置的规模将数倍于美国的“Z装置” 。
桑迪亚实验室在其公开网站上宣称:“Z装置能够创造出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无法找到的实验环境” 。
但很快,坐落在中国西南部的城市绵阳,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就会拥有比它更理想的实验环境,而且这这个研究院也是中国核武器的主要研究单位 。
据报道,一位中国科学家对《南华早报》表示,这个新的Z箍缩装置“设计上能够在瞬间发出60兆焦能量——这是桑迪亚实验室那个装置产生的2.7兆焦能量的22倍 。它能够将强大的电流发射到一个线圈上,这个线圈由几百根比头发丝还细的钨丝绕成,强大的电流瞬间让钨丝爆炸、蒸发并创造出一团等离子体,在一个极强的电磁场约束下,爆炸产生的例子被迫向内坍缩,创造出高密度的辐射——大部分是X射线——这个环境能够更准确的模拟核爆炸的环境 。”
“通过如此巨大的能量,我们可以将一个靶丸加热到1亿摄氏度”,这位中国核物理学家表示,“桑迪亚的那台机器相比之下就像是个侏儒 。”
《国家利益》杂志向桑迪亚实验室方面进行了咨询,该机构的发言人表示,尽管他们的研究人员已经注意到中国这个项目,但目前不能对此发表任何评论 。
下面就不翻译了,因为显然《国家利益》杂志的编辑搞不懂Z箍缩和惯性约束聚变研究对于下一代核武器的意义,而是在那里大谈美国拥有“7000枚核武器”,比中国多很多,所以就算中国有了超级Z箍缩研究设施美国也不用怕巴拉巴拉……
送你一张普京的鄙视——俄百思特网罗斯早在2004年就已经设计完成输出电流50MA(与绵阳的新Z箍缩装置类似)的“贝加尔”装置(美国Z装置为27MA)(俄罗斯这个规划已经提出很多、很多年了……目前进展情况不明,据称已经开工),美国方面是否下一步也会跟进不清楚 。
其实呢,我国的Z箍缩装置也不是凭空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此前我国已经研制了“阳”、“强光1号、2号”等Z箍缩研究装置,而目前这一领域我国已经建成的最强Z箍缩装置是“聚龙1号”,输出电流8-10MA 。
与美国、俄罗斯同类的装置相比,“聚龙1号”的设计方案有自身的特点,技术水平美国“Z装置”相近,比俄罗斯的“安加拉河”-5-1装置要先进(此前我国与俄罗斯开展了“中俄Z箍缩联合百思特网实验,在“安加拉-5-1”上进行过实验) 。
(……这个故事有点像《球形闪电》里研究球形闪电的故事啊……呵呵)
聚龙一号|聚龙九号



俄罗斯“安加拉河”-5-1实验装置,中国的Z箍缩技术就是通过租用这一设备开始的
根据现有的理论计算,物理学家们通常认为,要实现在实验室条件下的聚变点火,脉冲功率驱动器的驱动电流应该在40-50MA以上,因此这个级别的Z箍缩装置将是向惯性约束核聚变推进的另一条关键技术线 。(另一条是激光点火,也就是“神光”和“国家点火”研究的那一条)
2018年中国《科学网》发表文章,“10月16日,在兰州大学举办的2018年‘一带一路’西部核能发展科教融合高端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彭先觉向采访人员透露了他和团队关于Z-箍缩驱动聚变裂变混合堆研究的最新进展 。他们预计,2025年左右将建成50兆安Z-箍缩驱动器实验装置,以此验证聚变和次临界堆关键技术 。届时,这将成为中国人工大规模实现热核聚变的突破 。在此基础上,2035年左右将有可能建成百万千瓦级工程演示混合堆 。”
这里说的50兆安Z-箍缩驱动器实验装置,也就是《南华早报》报道和这次把《国家利益》吓到了的“超级Z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