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太和殿曾经四度被焚毁,原因为何?

故宫作为我国古代保存完好至今的最大规模宫殿建筑群,在我国古代是至高无上皇权的象征,是我古代先贤智慧和技巧的完美体现,但是这座木质结构的宫殿建筑群,也曾多次失火,其中四次严重的焚毁事件发生在太和殿上 。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为汉族宫殿建筑之精华,东方三大殿 之一 。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 。太和殿这座地位最尊贵的宝殿,在明清历史上,却被焚毁过四次 。
第一次是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月初一日 。奉天殿(太和殿)举行盛大朝会,庆祝北京宫殿正式启用 。永乐皇帝召见钦天监管时间的漏刻博士胡奫(yūn),让他占卜三大殿吉祥 。胡奫受命占卜后,跪着奏道:“某年某月某日午时,三大殿当毁!”就是说,永乐十九年(1421年)四月初八日午时,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会遭火焚毁 。这里说的午时,是指11点到13点,午正是12点 。
永乐帝听后勃然大怒,下令把这位胡博士下狱 。过了正月、二月、三月,三大殿都平安无事!到四月初八这一天,永乐帝静心地等待正午的时刻 。报时官员奏报:现在是午正时刻!永乐帝既高兴又愤怒——高兴的是三大殿太平无事,愤怒的是胡奫胡言乱语,扰乱官心、军心、民心,也扰乱朕心 。这时,狱卒报:以正午无火,胡奫在狱中服毒而死!但正午刚过三刻,突然接到奏报:奉天殿雷击着火了!三大殿都着火了!胡博士狱中自杀,永乐帝深为惋惜 。
第二次是在三大殿重建后,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四月十三日,惊雷引火,三殿尽焚 。这是三大殿第二次被雷火焚毁 。为什么三大殿连续两次遭雷火焚毁呢?那时候古人不懂避雷针的科学知识,北京夏秋时节多雷雨,宫殿又是高大木结构,于是宫殿发生多次被雷火焚毁悲剧 。
第三次是在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六月十九,归极门(熙和门)起火,火势蔓延,三殿再毁 。这次三大殿仅在嘉靖、隆庆、万历三朝,使用了40年 。
第四次是在康熙十八年(1679年)十二月初三日,太和殿火灾 。(《清圣祖实录》卷八十一)这次大火是由御膳房起火,火乘风势,金銮大殿,化为焦土 。四名宫监责任人,被处以绞刑 。这一年,吴三桂叛乱、北京大地震、太和殿大火 。
明清北京皇宫太和殿被焚毁过四次 。这是因为:
其一,主要是木结构;
其二,建筑高大易引发雷火;
其三,没有避雷针的科学知识;
其四,人为因素,不慎起火,延及大殿;
其五,消防设备,不能配套 。
【故宫太和殿曾经四度被焚毁,原因为何?】所以,一旦失火,延烧无遗 。高大雄伟的太和殿,兴建起来费时费工、开支浩大 。因为太花钱,每次烧毁之后都是过了很多年才重修,结果明代起码有3个皇帝一辈子也没见过奉天殿(皇极殿)完好的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