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菊花的秉性 什么秉性

中国人对于花中四君子梅兰菊竹的称赞由来已久 , 自是达成共识 。
其幽芳逸致 , 风骨清高 , 不做媚态之态 , 漆人之秽肠而澄莹其神骨 , 致人胸襟风度品格趣味于高尚之品性 , 深博世人爱意 , 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特征 。
千古文人之所以倾心梅兰竹菊者 , 无他 , 皆因由物思己 , 惺惺相惜也 。
而园艺之事又与君子立身治业何异哉?园艺者 , 举四季勤劳而砺其身心 , 唯持之以恒而用心良苦者 , 方使草木荣茂 , 焕天然之神采 。
君子安身立命 , 建功立业 , 唯以修心持恒 , 倾其心智 , 方臻化境 。
此外 , 别无捷径矣!
菊之高洁 , 在于它傲霜独立 。
而名为花之魂魄 , 自古以来 , 文人雅士和园艺家多用极富表现力的辞藻给各种菊花赋予形象贴切和意韵超凡的名字 。
菊之高洁 , 在于它傲霜独立 。
而名为花之魂魄 , 自古以来 , 文人雅士和园艺家多用极富表现力的辞藻给各种菊花赋予形象贴切和意韵超凡的名字 。
或以花色命名 , 白色菊有:“银丝串珠”、“空谷清泉”、“珠帘飞瀑”、“月涌江流”;黄色菊则有:“飞黄腾达”、“黄莺出谷”、“泥金狮子”、“沉香托桂”;绿色菊有:“绿阳春”、“绿柳垂荫”、“春水绿波”;白色微绿的称“玉蟹冰盘” , 红色中加白的叫:“枫叶芦花”;红白绿三色的名“三色牡丹”、“绿衣红裳”等等 。
或借诗词典故表示菊花的颜色 , 如红色的“红叶题诗”、黄色的“黄石公”、粉色的“人面桃花” , 每个菊名之后都伴有一段精彩动人的故事 。
或以花瓣来辨其形:“惊风芙蓉”、“飞龙舞爪”、“松林挂雪”、“老翁发”、“金铃歌”等等 。
还有以花的造型来命名的:“柔情万缕”、“长风万里”、“金线垂珠”、“墨荷”、“十丈珠帘”、“一坯雪”、“彩云爪”等 , 一语道破花的万种风情 。
也有以历史人物和故事命名的 , 如“出师表”、“龙城飞将”、“龙图阁”、“木兰换装”、“嫦娥奔月”、“白西厢”、“湘妃鼓瑟”等等 , 每一个名字的背后都蕴含一串动人故事 , 启发人们的想象 。
尚有一种依据色、瓣、朵综合而成“韵”而命名的 , 如“醉荷” , 取其似荷非荷 , 极似微醉之人 , 飘洒而无羁;又如“醉舞杨妃” , 取其色粉红 , 瓣肥厚 , 极似历史故事中的杨贵妃带醉曼舞 。
仅从名字看来 , 就已令人遐思不已 , 领悟其美了
第一个与菊花结成不解之缘的要数东晋诗人陶渊明了 。
他辞去彭泽令 , 挂印归田 , 当了隐士 , 酷爱莳菊 , 寄情于菊花 。
他的“怀此贞秀姿 , 卓为霜下杰”和“采菊东篱下 , 悠然见南山”的诗句流芳千古 , 被后人奉为圭臬 。
陶渊明已成为爱菊的象征 。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素有“收菊作枕”的习惯 , 他在《剑南诗稿》中写道:“余年二十时 , 尚作菊枕诗 。
采菊缝枕囊 , 余香满室生 。
”陆游的《偶复采菊缝枕囊凄然有感》诗云:“采得菊花做枕囊 , 曲屏深幌闷幽香 。
唤回四十三年梦 , 灯暗无人说断肠 。
”晚年时 , 陆游又写了一首《老态》诗 , 诗中曰:“头风便菊枕 , 足痹倚藜床 。
”可见菊花不仅可观赏 , 还可健身疗疾 。
宋代 , 王安石与苏东坡的一场菊战 , 一直在文坛传为佳话 。
一日 , 苏东坡造访王安石未遇 , 见其桌上放着两句诗:“黄昏风雨过园林 , 残菊飘零满地金 。
”苏东坡认为百花都落瓣的 , 唯菊花不落 , 是干枯在枝头上的 。
于是 , 就续了两句:“秋英不比春花落 , 为报诗人仔细吟 。
”王安石不服气 , 他认为屈原长诗《离骚》就有“夕餐秋菊之落英” 。
其实 , 菊花有落瓣也有不落瓣的 , 不可一概论之 。
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说:“我昔爱菊成菊癖 , 佳种不惮求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