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历代皇帝死后,嫔妃都是怎么处置的?

活人殉葬制度是一种野蛮原始的制度,在历史的发展中逐渐被淘汰,但后来的朝代中也发生过很多这种事情,尤其在皇帝的嫔妃中十分常见 。
根据史书记载 。一般皇上驾崩之后,都会有几个妃子去陪葬,但实际上根据时代的不同,“后宫佳丽三千人”的处境也会有所不同 。鉴于问题是中国古代皇上,那么就从秦始皇算起好了 。

殉葬《史记·秦始皇本纪》提到:“二世曰:先帝后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 。皆令从死,死者甚众 。”意思是没有孩子的妃子都要殉葬,考古发掘出这些妃子的墓葬在秦始皇帝陵内城西北部,有近一百座 。
汉朝:分不同的情况
1、后宫妃嫔有生养皇子,且其子有封国者都可以出宫,可前往其子的封国安享晚年,称王太后,如汉高祖妾侍薄姬,在汉高祖死后前往其子代王刘恒的封国--代国,称代太后 。又因东汉郭圣通被废后称中山王太后,可知东汉沿西汉俗 。
汉朝后宫妃嫔有生养皇子,可前往其子的封国安享晚年
2、守陵《汉书》中记载,西汉“武帝时,又多取好女至数千人,以填后宫,及弃天下,昭帝幼弱,霍光专事,不知礼正,妄多藏金钱、财物、鸟兽、鱼鳖、牛马、虎豹、生禽凡百九十物,尽瘗藏之 。又皆以后宫女置于园陵,大失礼,逆天心,又未必称武帝意也 。昭帝晏驾,光复行之 。至孝宣皇帝时,陛下(元帝)恶有所言,群臣亦随故事,甚可痛也 。”
此处置于园陵可作两意解,有人说是令其守陵,有人说是直接殉葬 。前者的证据更多一些 。如在成帝死后,班婕妤就到陵园守陵至死,死后葬入陵园 。《汉书》卷 97下《外戚传》:“至成帝崩,婕妤充奉园陵 。”
传中还录有班婕妤的一篇赋,其中写到:“永终死以为期,愿归骨于山足兮,依松柏之余休 。”所以知班氏至陵园后并未死 。东汉皇帝驾崩,其未育子女或夭折者妃嫔者,称“诸园贵人”,《汉书·安帝纪》注云:“谓宫人无子,守陵园者也 。所以可知这些妃嫔也去守陵了 。
3、特殊的妃子,如戚夫人,因被皇太后记恨,皇帝死后即被杀 。汉朝几乎没有妃嫔生殉之事 。
三国时代及南北朝
1、三国时代以蜀国为例,刘备称帝后的后妃有史料记载的有吴皇后,有子二人 。刘禅即位时,尊她为皇太后,住长乐宫,病死后与刘备合葬 。因此女为”瑁死后寡居“再嫁刘备,考虑到当时三国寡妇再嫁的热潮,故国君下葬后的妃嫔也有可能遣散后改嫁他人 。国君下葬后的妃嫔也有可能遣散后改嫁他人
2、晋朝:无记载妃嫔太多 。有记载的有子之妃嫔,随子封王后称王太妃
3、魏朝 。《资治通鉴》秋,八月,戊申,魏用高祖遗诏,三夫人以下皆遣还家 。可知部分皇帝死后,其中低等妃嫔可发还家中,至于改嫁,估计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