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致远的诗词 描写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诗句

1、《诫子书》三国诸葛亮
原文:非淡泊无以明志 , 非宁静无以致远 。
译文: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 , 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
2、《饮酒·其五》魏晋诗人陶渊明
原文: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
译文:问我为何能如此 , 只要心志高远 , 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

【宁静致远的诗词 描写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诗句】

3、《归园田居·其三》魏晋诗人陶渊明
原文:种豆南山下 , 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 , 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 , 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 , 但使愿无违 。
译文: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 , 地里野草茂盛豆苗豌稀 。清上早起下地铲除杂草 , 夜幕降披月光扛锄归去 。狭窄的山径草木丛生 , 夜露沾湿了我的衣 。衣衫被沾湿并不可惜 , 只希望不违背我归耕田园的心意 。
宁静致远的诗词 描写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诗句

4、《终南别业》唐代诗人王维
原文:行到水穷处 , 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 , 谈笑无还期 。
译文:间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 , 间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 。偶然在林间遇见个把乡村父老 , 偶与他谈笑聊天每每忘了还家 。
5、《题破山寺后禅院》唐代诗人常建
原文:清晨入古寺 , 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 , 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 , 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 , 但余钟磬音 。
译文: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 , 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 。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 , 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 , 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 , 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
有关宁静致远的诗词(一)陶渊明《饮酒》之五
结庐在人境 , 而无车马喧 。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
采菊东篱下 , 悠然见南山 。
山气日夕佳 , 飞鸟相与还 。
此中有真意 , 欲辨已忘言 。
简析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 , 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 , 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 , 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 , 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人的思想或精神 , 可以孤立地自我净化 , 或者说 , 能够超脱于现实之外 。“结庐在人境 ,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这四句诗就是讲这个道理 。“结庐在人境”是说生活在现实社会中 。“车马喧”指人世间各种烦人的尘杂 , 也是世人为富贵荣华而奔竞的形象写照 。他之所以身居人境而尘杂不染 , 就因为能做到“心” 。“心远”就是思想上绝弃富贵荣华之念 。一个人丢掉了物欲 , 断绝了尘想 , 精神就远远超出于尘世之外了 。诗人采菊东篱 , 悠然自得 , 又逢山气特佳 , 飞鸟投林的黄昏 , 大自然的一切都显得和融淳净;此时的诗人 , 超然冥邈 , 神逸方外 , 他的心境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了 。这是对宇宙人生之理、造化自然之趣的领悟;从庐山一带傍晚的自然环境说 , 一切都显得和融浑朴 , 充满生机 , 这正是大自然的本色 。诗人的悠然情怀与眼前的自然气象 , 都合于自然之 , 因而 , 主、客二方也就冥会妙合了 。

(二 ) 归田园居·其三·种豆南山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 , 草盛豆苗稀 。
晨兴理荒秽 , 带月荷锄归 。
道狭草木长 , 夕露沾我衣 。
衣沾不足惜 , 但使愿无违 。
 南山坡下有我的豆子地 , 地里杂草丛生 , 豆苗却长得很稀 。早晨天亮就起来到田里锄草 , 晚上披着月光扛着锄头回家歇息 。高高的草木覆盖了狭窄的田间小路 , 露水打湿了我的衣裳 。衣裳湿了倒不重要 , 只要不违背我的初衷就行了 。
评 析
此诗是描写陶渊明劳动生活的代表作 。虽写劳动 , 其主旨却并非写劳作之艰辛 , 而是表现一种审美情趣 。试思:"晨兴理荒秽 , 带月荷锄归" , 这是一幅何等美妙的荷锄夜归图 。艰辛自是艰辛 , 诗人也说"道狭草木长 , 夕露沾我衣" , 但是 , "衣沾不足惜 , 但使愿无违"呀!后两句正可以看作是此诗全篇的眼线 , 是透露诗人心绪之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