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不识月的古诗:古朗月行古诗赏析和诗意解释

小时不识月的古诗(古朗月行古诗赏析和诗意解释)“元嘉三大家”之一的鲍照,是南北朝最著名的文学家之一,鲍照家境贫寒,但是努力上进,文辞极佳,尤其擅长作乐府诗和七言诗,对唐代的诗歌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鲍照有一首《朗月行》,开头四句写道:“朗月出东山,照我绮窗前;窗中多佳人,被服妖且妍……”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的佳人对月吟歌图 。
到了唐朝,李白沿用“朗月行”这一乐府旧题,写下了一首著名的《古朗月行》,虽然是沿袭鲍照的“朗月行”,但是在诗意上却写出了新的境界,没有袭旧的味道 。这首诗,我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便学过,但似乎当时只有前四句,因为老师要求背诵,所以到现在记忆犹新,后来长大后,看到了全诗,也看到了一些关于此诗的评论,仔细品味之下,却发现这并非一首单纯的写月之诗 。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安史之乱前夕,很多人都指出,这是一首讽刺、隐喻之诗 。
古朗月行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
整体来看,这首诗,李白以极其浪漫的手法,通过丰富的想象、对神话传说的加工融合,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瑰丽无比且意蕴深远的图景,同时寄托了自己的忧虑和愤懑,读罢令人感到佩服 。
诗中首先写儿童对于月亮的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因为年纪幼小,不知月亮为何物,所以将其比作“白玉盘”、“瑶台镜”挂在青天之上,诗人以孩子的眼光,为我们表现了月亮的皎洁和形状,充满了稚气,但是也令人感到非常有趣和生动 。李白信手拈来的这四句,乍看似乎略显幼稚,但神、情、采俱佳,活灵活现,被选入教材,确实独到 。
接着李白融合了神话传说,写月亮的升起,“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在古代神话传说中,月中有嫦娥(仙人)、桂树、玉兔,李白在这四句中,便描绘了月亮升起的时候,所看到的绚烂景象 。先是,仿佛看到了仙人的两只脚,接着看到了团团桂树,等月亮完全升起后,又看到了玉兔在捣药 。这是诗人融合了神话传说,把月亮从初生到升起的过程描绘的宛如仙境,的确是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
但是,月亮的明亮,却好景不长,“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月亮开始变得晦暗不明,古代传说,月食(或月蚀)是由于蟾蜍食月造成的,月亮被蟾蜍吞噬而残损,因此变得晦暗,蟾蜍,便是癞蛤蟆,大明,指月亮 。因为月亮晦暗了,所以诗人希望能有后羿那样的英雄,因为古代后羿善射,曾射落了九个太阳,使得天上人间都免除了灾难,由此足见,诗人渴望能够挽救败局的英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