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金樱子|中药金樱子的功效与作用!( 二 )


常绿攀援灌木 , 高达5米 。茎红褐色 , 有倒钩状皮刺 。三出复叶互生;小叶革质 , 椭圆状卵圆形至卵圆状披针形 , 侧生小叶较小 , 叶柄和小叶下面中脉上无刺或有疏刺;叶柄长1~2厘米 , 有褐色腺点细刺;托叶中部以下与叶柄合生 , 其分离部线状披针形 。花单生于侧枝顶端 , 直径5~8厘米;花梗粗壮 , 长达3厘米 , 有直刺;花托膨大 , 有细刺;萼片5 , 卵状披针形 , 有些顶端扩大成叶状 , 被腺毛;花瓣5;雄蕊多数 , 花药丁字形着生;雌蕊具多数心皮 , 离生 , 被绒毛 , 花柱线形 , 柱头圆形 。成熟花托红色 , 球形或倒卵形 , 有直刺 , 顶端有长宿存萼 , 内含骨质瘦果多颗 。花期5月 。果期9~10月 。
生境分部生长于荒废山野多石地方 。分布华中、华南、华东及四川、贵州等地 。主产于广东、湖南、浙江、江西等地 。此外 , 江苏、安徽、广西、福建、四川等地亦产 。
性状干燥果实呈倒卵形 , 略似花瓶 , 长约3厘米 , 直径1~2厘米 。外皮红黄色或红棕色 , 上端宿存花萼如盘状 , 下端渐尖 。全体有突起的棕色小点 , 系毛刺脱落后的残痕 , 触之刺手 。质坚硬 , 切开观察 , 肉厚约1.5毫米 , 内壁附有淡黄色绒毛 , 有光泽 , 内有多数淡黄色坚硬的核 。无臭 , 味甘微酸涩 。以个大、色红黄、去净毛刺者为佳 。
化学成分金樱子(果实)含柠檬酸、苹果酸 , 鞣质、树脂、维生素C , 含皂甙17.12%;另含丰富的糖类 , 其中有还原糖60%(果糖33%) , 蔗糖1.9% , 以及少量淀粉 。
美蔷薇果实含有糖分 。
药理作用①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家兔喂食胆甾醇并加适量甲基硫氧嘧啶以产生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 , 用金樱子(品种不详)治疗两周和三周 , 血清胆甾醇分别降低12.5%和18.67% , -脂蛋白于给药3周后亦有明显下降 。肝脏与心脏的脂肪沉着均较对照组轻微 。粥样化程度也很轻微 , 对照组则十分严重 。
②抗菌作用
金樱子含鞣质 , 用平碟法作抑菌试验 , 25%根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有很高的抑菌作用 , 对绿脓杆菌也有效 。鸡胚试验证明 , 金樱子煎剂对流感病毒PR株抑制作用很强 , 而且对亚洲甲型57-4株、乙型Lee株、丙型1233株和丁型仙台株也有作用 。
炮制拣去杂质 , 切两瓣 , 用水稍洗泡 , 捞出 , 闷润后除去残留毛刺 , 挖净毛、核 , 干燥 。
性味酸涩 , 平 。
①《开宝本草》:"味酸涩 , 平温 , 无毒 。"
②《本草正》:"味涩 , 性平 , 生者酸涩 , 熟者甘涩 。"
归经入肾、膀胱、大肠经 。
①《滇南本草》:"入脾、肾二经 。"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脾、肺、肾三经 。"
③《本草经巯》:"入足阳明、手阳明 , 兼入足少阴经 。"
④《本草汇言》:"入足太阳、少阴 , 手阳明经 。"
功能主治固精涩肠 , 缩尿止泻 。治滑精 , 遗尿 , 小便频数 , 脾虚泻痢 , 肺虚喘咳 , 自汗盗汗 , 崩漏带下 。
①《别录》:"止遗泄 。"
②《蜀本草》:"治脾泄下痢 , 止小便利 , 涩精气 。"
③《滇南本草》:"治日久下痢 , 血崩带下 , 涩精遗泄 。"
④《本草正》:"止吐血 , 衄血 , 生津液 , 收虚汗 , 敛虚火 , 益精髓 , 壮筋骨 , 补五藏 , 养血气 , 平咳嗽 , 定喘急 , 疗怔仲惊悸 , 止脾泄血痢及小水不禁 。"
⑤《南宁市药物志》:"熬膏治火伤 。"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 , 1.5~3钱;或入丸、散或熬膏 。
注意有实火、邪热者忌服 。
①《医学入门》:"中寒有痞者禁服 。"
②《本草经疏》:"泄泻由于火热暴注者不宜用;小便不禁及精气滑脱因于阴虚火炽而得者 , 不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