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林翼在历史上是“同治中兴”三大名臣之一为什么他却成为了“被忘却了的牛人” 中兴四大

有清一朝,有所谓“康乾盛世”、“同治中兴”两个时段,后世盛传“同治中兴”以曾(国藩)、胡(林翼)、左(中棠)三人并称,言三人独支大厦、力挽狂澜,得以使满清王朝苟延残喘半个世纪,殊不知三大名臣的排名,本应是胡(林翼)不让曾(国藩),而高于左(宗棠) 。
中兴之基实奠于湘军并起,概言之,湘军有四支,为罗泽南、王鑫的老湘军一支,曾国藩一支、胡林翼一支、左宗棠一支 。
在与太平天国军的攻战之中,主力部队则为曾、胡二部的湘军 。
当曾国藩率湘军东进之时,胡林翼将兵仅600,以知府之衔助其军中,但不日却扶摇直上,成为极具实权的湖北巡抚,而曾国藩却只是一在藉(挂名)侍郎(副部
长),朝廷久不实授督抚大权 。
待至老曾于鄱阳湖靖港兵败投水自杀、坐困江西之时,胡林翼已是湘军首领,以湖北巡抚之衔,领湘军精锐彭(玉麟)、杨(载福)
水师、江忠源、塔齐布陆军,在湖北作战一年之久,且在湖北全境肃清太平军,第二次克服武汉,为湘军日后东进张本固源 。
到曾图藩经年东进时,胡林翼一边参与
军务.一边在湖北境内筹饷,而粮饷实为用兵之第一要务,众所周知 。
当时曾国藩并无调配实权,湘军几万人的饷实赖胡林翼一手操持,故曾国藩曾上书皇帝说:“湖北薄区,养兵六万,月费四十万”;又言:“前敌诸军,求饷求援,
夜以继日;书问馈遗,不绝于道(日夜都有人来要兵饷) 。
”仅就此而言,就可称无胡,则湘军灭太平军不知延至何日,而曾国藩后来功名满天下,亦无所出处 。
胡林冀为当时经世派大家,多学经世致用之学 。
中兴三大名臣皆以兵起家,后世传有《曾胡治兵语录》,也是“曾胡”并称,但纵观湘军战史,正如清人王灿所
言,“(曾国藩)用将则胜、自将(亲自指挥)则败(完全是战场毒药)”,身为湘军统帅,竟不能领兵上阵,也实怪哉!湘军东进,攻至金陵,战略上从始至终都
要先夺取中上游要塞,方能顺江而下,攻取南京,但曾国藩于此战略不能顺势而动,一味对峙,行动实是呆滞 。
古人言:兵者,诡道也,言其变化莫测 。
如不是后来
太平天国内乱纷起,诸将不和,自相残杀,则湘军久峙必败,这是老曾自己也不得不承认的 。
在攻取南京的战略构想上,胡林冀曾提出选派湘军中智能之士到江浙一带任地方官员,自行招兵自筹饷,从几路围攻南京,仅就此计而论,于用兵之道胡林冀就高出
曾国藩许多,而为后世广为效法的湘军看家本领“围城打援”(这一招在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大显神威),也是胡林翼在第3次进攻武汉之时创建 。
老胡于用兵之道钻研颇深,除传世的《曾胡治兵语录》外,尚有《读史兵赂》一书,专辑历代战略,指出“蜀失荆州而蹙(指三国用兵事),秦王得虎牢而窦王并擒
(指李世民用兵事),宋伐燕反而汴京不守(北宋因此灭亡事),元争襄阳而鄂归掌握(指蒙元灭南宋事)”,皆由大处着眼,探究其得失 。
胡林翼于用兵之道知之颇多,与其多战功而至巡抚有莫大关系,早在贵州当知府之时,20啷当岁的他便以“知兵善战”而扬名,及至统领湘军,始显其大能 。
吏治方面,官场从来腐败者十居八九,清朝康熙晚年吏治败坏难治,待雍正继位,大刀阔斧加以治理,史上却落个“刻薄寡恩”的恶评 。
及至乾隆,文治武功达到极盛,却不料后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吏治江河日下,致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之说,已是腐败到不可救药 。
自胡林翼为湖北巡抚后,在湖北境内大加整治 。
向来各衙门陋规,各局浮费,尽皆革除殆尽;州县征收不准浮取毫厘,亦不准以催科政拙之名,为猾吏肥私之地 。

关卡委员,日有训,月有课,批答书函,娓娓千言,其功绩显著可见一斑 。
因此撇开诗词文章,只就个人经世致用之才能而论,就当是胡、左并称,而曾侯在下 。
中兴三大名臣中论修身律己之严、谋国之忠、道德修养之高,亦应首推胡林冀 。
相传胡林翼年轻之时曾为两江总督陶澍的娇客,在江宁(南京)放荡不羁,游恋娼
家,旁人以此事告知陶澍,陶澍却说胡林冀以后定会呕心沥血,助君辅国,让他现在安闲一些也不伤大雅,虽是稗官野史所载,林翼年轻时的放荡之情可窥,但身为
两江总督的陶澍慧眼识才,不久胡林冀捐官实授,本可自由选择任地,不想胡林翼竟选择边远艰苦的贵州,以历练才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