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窑赋全文 励志的千古奇文( 二 )


我说:不是我贵,是因为我获得了好的机遇啊 。
所以人活在世上,对于富贵的人不要去追捧他,对于贫贱的人不可去欺辱他 。
这就是为人处世周而复始的规律 。
2、作者简介:
吕蒙正,公元944年(后晋出帝开运三年)生于今河南洛阳官宦之家,
早年随生母被父亲赶出家门,寄居在洛阳南之龙门山一个寺庙里 。
方丈可怜他们母子,特别是他看吕蒙正勤奋好学,为人善良,贫贱不移,决非久居人下之人,很是照顾,派人为他们母子在禅院附近山上凿了一个石洞安身,生活十分艰苦,但他刻苦求学,并于公元977年(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状元夺魁 。
吕蒙正考中状元后,授将作监丞,通判升州 。
太宗征讨太原,吕蒙正被授著作郎,入自史馆 。
几度拜相
公元980年(太平兴国五年),拜左补阙,知制诰 。
公元983年(太平兴国八年),吕蒙正拜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 。
公元988年(端拱元年),太宗罢李防,拜吕蒙正为宰相 。
公元991年(淳化二年),谏官宋沆上疏,忤怒太宗,蒙正受牵连,被罢贬为吏部尚书 。
公元993年(淳化四年),真相大白,又以原官职入相 。
公元995年(至道元年),太宗再度罢贬吕蒙正,吕蒙正以右仆射出判河南府,期间,政尚宽静,事务多委任于属僚,其总裁定夺而已 。
公元998年真宗即位,吕蒙正被任命为左仆射,为感先帝之恩,吕蒙正献家财三百万助之朝廷 。
公元1001年(咸平四年),第三次登上相位 。
六年,封许国公,授太子太师 。
辞官归隐
公元1005年(景德二年)以病回洛阳故里 。
临行那天,他乘舆来到东园门,由两个儿子搀扶,上殿对真宗说:“对边远少数民族,请与之和睦相处 。
停止战争,节约财政开支,这是古今治国上策 。
惟愿陛下以百姓为念 。
”赵恒嘉许,接纳了他的忠言 。
其后,真宗曾两次到其家中探望 。
吕蒙正共有七个儿子,都在朝内任职 。
宋真宗朝拜永熙陵,封禅泰山时,过洛阳两次驾临吕府 。
他见吕蒙正年事已高,便问诸子中谁可委以重任 。
吕蒙正答:“诸子皆不足用,有侄夷简,任颍州推官,宰相才也!”就凭这句话,吕夷简后来得到重用,成为北宋有名的贤相 。
吕蒙正以国事为重,公正无私,荐侄不荐子,传为千古佳话 。
公元1011年(大中祥符四年),吕蒙正病逝,享年68岁,赠中书令、谥文穆 。
创作背景
吕蒙正出身贫寒,深刻体会穷人的苦难,所以读书勤奋、工作勤奋、爱民勤奋 。
他年轻的时候,曾经和寇准一起在破窑读书,体会了人间冷暖,后来,做了宰相,更体会到人心的宠辱 。
所以他写了一段《破窑赋》 。
《破窑赋》系吕蒙正之《劝世章》,又称《寒窑赋》 。
由于受传统观影响太深,有人认为吕蒙正的思想过于保守消极,因此吕蒙正的许多文章典籍都已失落,而在《吕文穆公传》中这首破窑赋被看作是吕蒙正的经典之作 。
相传当初是为教化太子而作此文的 。
吕蒙正曾三次入相,兼任太子的老师 。

【寒窑赋全文 励志的千古奇文】

当时太子(后来的宋真宗)青春年少,目中无人,没有哪个太师敢当面教训太子 。
吕蒙正决定写一篇文章,来告诫太子 。
于是写了这篇《破窑赋》 。
这篇文章,虽然内容短小,但是却包含了无穷智慧,聪明的太子一下子就懂得其中的道理 。
据说太子读过此文后,一改常态,常虚心向他人请教 。
作品简析
《破窑赋》透出的是人生命运和天地自然变化循环的思想,文章以自己从凄惨到富贵的经历,列举了自古以来历史上诸多名人经历的各种命运和磨难,摆事实讲道理,来说明这世界人生命运的起起落落 。
人生的始与终,在无运与有运、得时与失时的这种天地时空自然变化循环中,会产生天差地别和意想不到的人为和自然变化 。
只有经历过太多苦难沧桑和大起大伏的人才能够体会到最深刻地天道无常和人情冷暖的巨大变化,才会体会到在人困、人为和天地自然变化循环中,命运的巨烈地沉浮与很多人生无奈的结局 。
吕蒙正寻求的是他的听天地循环变化、富贵不可尽用,贫贱不可自欺的的人困人为的人生智慧 。
开篇就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以及最后“人生在世,富贵不可尽用,贫贱不可自欺”,并且要“听由天地循环,周而复始焉”,吕蒙正在作品中透出这样一种思想:在特定的并且是之前意想不到的天地循环周而复始的变化中,人要富贵不可尽用、贫贱不可自欺的人困人为努力的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