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汉语|上古汉语好神秘( 二 )



上古汉语有次要音节说

以前普遍认为上古汉语是一种以单音节为主的语言 , 每一个汉字代表一个音节 。但是近几年 , 中国学者潘悟云和法国学者沙加尔不谋而合达到了一致的结论:上古汉语不仅有复辅音 , 也有次要音节 , 汉朝以前 , 一个汉字可以代表两个音节:次要音节和主要音节 , 第一个音节是弱化音节 , 其主元音为e , 没有韵尾 。这个结论目前还存在争议 。


上古汉语的形态变化

由於汉字系统不能直接反映上古汉语的形态变化 , 因此为了了解这些变化 , 必须使用隋朝和唐朝的反切里出现的异读现象 。例如:“解” , 有几个读音:中古「古隘切」(见母开口佳韵上声 , 普通话ji)和中古「胡买切」(匣母开口佳韵上声 , 普通话xi);第一个有清声母(见母 , 中古k-)有主动意义 , 是及物动词 , 第二个有浊声母(匣母 , 中古f)有被动意义:声母的清浊和动词的主动/被动性有关 。有时候 , 不同汉字可以代表同一个词根的几个形态 , 例如:“见”(中古古电切见母开口先韵去声)代表主动意义 , “现”(中古胡甸匣母开口先韵去声)代表被动意义 , 这对动词类似于上述“解”字的两个读音 , 但与之不同的是 , 这里使用两个符号来区分主动和被动的读音 。


汉语的发展过程是由综合语发展到分析语 。我们试用构词方法来看 , 古汉语大都是单字词(除了少数连绵词(比如凤凰)外) , 例如 , “马”字部的汉字 , 可发现各类“青马”、“黄马”、“白马”……等等不同类属的马 。如果把“马”作为词根 , 右边的部首作为后缀来看 , 上古汉语都是用具综合语特色的单字词表达:

骠:黄毛白点马
骢:青白马
骓:青白杂色马
骐:青黑格子纹马
骥:好马
骏:好马
骕:一种良马
駃:另一种骏马
驵:骏马;壮马
驹:少壮马
骟:已阉割的马
骝:黑鬣黑尾红马
骖:车前两侧的马
騑:即骖马
騧:黑咀黄马
骙:壮马貌
骎:状马疾驰貌
骋:马驰貌
骒:雌马
骀:劣马
驽:劣马 , 走不快的马
驷:一车四马
驸:一车数马
駹:a)暗色面额白马;b)青马;c)杂色牲口
骍:赤马(也指赤牛)
骃:浅黑带白杂毛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