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分类|不同类型的土壤特点解析( 二 )


抑制P、Ca、Mg等元素的吸收
在酸性土壤条件下,过量的铝离子、铁离子和锰离子,会与土壤中的钙、镁等离子发生反应,变为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的化合物沉淀 。以磷为例:磷元素本就容易本土壤吸附住而变为无效态,而游离态磷元素与过量的Fe2+、Mn2+形成铁磷、锰磷等化和沉淀,则进一步加剧了有效态磷元素的缺乏,造成土壤缺磷 。
破坏微生物群落
酸度过大还会对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结构造成不良影响,从而减少微生物对对土壤有机物的分解能力,并降低土壤供给氮肥的能力,甚至造成缺氮,并且还会影响到植物细胞对矿物元素的吸收运输能力 。比如:酸性偏高会对具有固氮作用的豆科根瘤菌造成毒害,从而减小根瘤菌群落建成,固氮功能降低 。
降低土壤耕性
从耕性上讲,酸性土壤结构适合耕作和作物生长的水分含量更为狭窄,往往含水量高湿泥泞沾鞋、含水量低时形成“胶泥”硬如石块 。
土壤分类|不同类型的土壤特点解析

【土壤分类|不同类型的土壤特点解析】



2、碱性土壤特点与不良影响
碱性土壤的pH值一般在7.5以上,典型特点是OH-大量存在、Na+显著增多 。
不良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造成植物缺素
过量Na+的存在,会由于离子间的拮抗作用减少对P、K等营养元素的吸收,造成植物生长缺素 。
造成生理性缺水
碱性条件下,土壤中的矿物离子浓度增大,盐分含量过高,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这些溶于水的盐分会因为浓度过大而让伸展其中的根系吸水难度而造成水分胁迫,从而造成植物生理性干旱,致使作物叶片面积小,生长量小,植株矮小等不良生长状况的产生 。
降低土壤耕性
就土壤的耕性上讲,碱性大的土壤,随涵水量的增减而发生较剧烈的涨缩变化,这导致适合其耕作和植物生长的含水量范围较为窄,在缺水条件下造成的干旱决裂,容易扯断根系而对作物造成较为严重的不良影响 。
土壤分类|不同类型的土壤特点解析



3、砂质土壤特点
优点
土壤基本颗粒较大,颗粒间空隙较大土质疏松,透水透气性较强,土壤中的微生物在有机养分充足的情况下,由于能得到较为充分的氧气供应能迅速大量繁殖,从而能对有机质进行比较迅速的分解,肥效释放迅速 。
就作物的根系的生长来说,由于透气性好,新根生发及吸收能力都较强 。在土壤耕性上,砂质土壤的宜耕期较长 。
缺点
但是由于对水分的存储能力差,往往更容易造成作物干旱缺水,砂质土壤由于通气性较好往往昼夜温差更大,对作物的生长造成不良影响 。
但是由于小空隙较少,土壤对养分的存蓄能力较弱,往往造成的后果是秧苗前期生长较为迅速,而在后期不能得到充足的营养供应而造成脱肥 。
施肥指导原则
供肥特点决定了对作物的影响是“发小苗,不发老苗”,对砂质土壤要注意后期追肥,并且施肥要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 。
土壤分类|不同类型的土壤特点解析



4、黏质土壤特点
优点
与砂质土壤相反,黏质土壤的基本土壤颗粒体积较小,同样重量的土壤,土壤颗粒数量更多,这造成重量一定的情况下的土壤,其表面积更大,表面积的增大,增强了土粒之间的吸引力、黏合力 。这就造成了土粒之间的相互吸附能力更强,即小空隙多大孔隙少,使得保水保肥能力增强,且由于肥效释放缓慢,继而保障各个生长阶段肥力供应均百思特网匀 。
缺点
黏质土壤的透气透水能力减弱,土壤中的的微生物由于难于得到充足的氧气供应,而生活力和繁殖力下降,对土壤有机物质的分解能力下降,因此对黏质土壤,其肥效释放的较为缓慢,这导致在生产中往往前期养分供应相对缺乏,而随着生长期的延长,在后期往往养分能得到较好的保障 。
在土壤的耕性上,由于这类土壤粘性较高,适宜耕作的时间与土壤含水量直接相关,含水量低时,土壤往往硬如石块,土壤还水量高时又往往粘鞋难以行走,因此,中耕等农事活动要选择湿度适宜的土壤环境才能保证效率 。
施肥指导原则
供肥特点决定了对作物的影响是“发老苗 。不发小苗”,对这类土壤在生产中要重施底肥,前期施肥可偏重,防止前期供肥不足,后期适量减少 。
土壤分类|不同类型的土壤特点解析


三、不同性质的土壤如何改良不管是酸性、碱性或者砂质或黏质土壤,增施有机肥都能起到改善土壤性质的作用,有机质分解后形成的胶体可吸附住过多的H+或OH-离子,从而降低土壤中过多H+或OH-对作物生长造成的不良影响;另一方面,这些胶体可以减弱黏质土壤颗粒相互间的粘结能力,使之变得较为疏松透气;也可以将相对疏松的砂质土壤的颗粒之间相互的粘结能力增强,从而增加其对养分和水分的存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