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游子吟》有感如何写?

唐诗,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虽历经千百年而魅力不减 。“明月松间照”的清新,“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柔美,“海上生明月”的宁静……
当我还在呀呀学语时,就在奶奶的怀里就学会了吟诵“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多么至高无上的爱,多么独一无二的母爱,在大诗人孟郊的心里,母亲爱他胜过一切 。他即将要远游他乡,就在上路前,他那慈祥的母亲还将对儿子的爱千针万线地缝在儿子衣服上 。担心孩子远游迟迟不能回来有感吧 ,多么令人心酸的母爱呀!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呀!
现如今呢?当自己坐在教室里聆听老师的讲课时,当自己坐在饭桌前吃着可口的饭菜时,好像从未想到过从哇哇啼哭的婴儿成长成今天的自己,母亲要付出多少心血?我很小的时候,也不知道母爱是什么?在这个美妙的世界里,人人赞颂的母爱到底是什么?直到那一次我病了,妈妈把弟弟交给了奶奶,彻夜陪伴在我的床边 。那一刻,我终于明白了母爱的真谛:犯错时,妈妈的教诲;学习下降时,妈妈的鼓励;遭遇挫折时,妈妈的安慰……一件件,一桩桩,往事一起涌上心头 。
儿女们在一天天长大,而母亲的姣好容貌却在一天天逝去,那一声声的叮咛,那一句句的嘱托,那一针针的缝补,无不是母亲的青春,无不是母亲的心血?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啊!
爱,是清新的空气,弥漫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爱,是普照大地的太阳,让黑暗无处藏身;爱,是热情奔放的火焰,融化儿女心中的残冰……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读《游子吟》有感如何写?


母亲,一个多么伟大而温馨的名字 。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当我读《游子吟》之时,便不由得想起我的母亲来 。每一次放学回家,我都很迫不及待,因为家里有母亲迎接我的笑容,有母亲为我做的好吃的 。每当读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时,我的心在思考,母亲对子女的恩德能够报答完吗?自从我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母亲就照顾我的每一衣、每一食 。冬天,妈妈怕我冻着,就千方百计的让我穿的暖;每次吃饭,总要关切的问吃饱了吗?还合口味吗?需要在盛一碗米饭吗……

读《游子吟》有感如何写?


读《游子吟》有感
文/刘佳璐
我读过很多诗,可是我最喜欢《游子吟》这首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这首诗是唐朝诗人孟郊,诗的意思是:慈母双手不停地飞针走线,为儿子远行赶制身上衣衫 。临行时还密密的缝了又缝,只恐儿子迟迟地不回家园,谁说小草心中的那一点绿意,能报答得了春天阳光的温暖 。比喻多么恰当,妈妈的爱就像春天温暖的阳光,而我们只是阳光照耀下茁壮成长的小草 。看得出孟郊是个孝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