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邹平诗词 范仲淹的诗词及其生平?( 五 )


话说李密称帝做了魏国公之后,一天带领他的文武大臣们出来游玩 。当来到邹平县码头镇的一个村子时,他发现这里气候宜人,风景秀丽,物产丰富,李密非常高兴,说:“我这不是到了苏州了吗,我死后一定要葬在这个地方 。”从此这个村子就改名为归苏了 。当来到邻近的一个村子时,也是花香鸟语,美丽非凡,百姓安居,而且他尝了尝这里的水,特别甘甜,于是就流连忘返,并且把村子的名改为甜水 。后来瓦岗军因为严重的内讧和战略的失误,被前来镇压的隋军打败,李密带领部分义军降唐,后来又因为反唐被杀死 。当时已经是李唐天下了,尸体当然不会被完好保存 。因此,跟他一起起兵的瓦岗义军想起了李密生前的愿望,便把它的盔甲、兵器埋在了现在的天子墓 。
传说,天子墓白天是一座坟墓,到夜晚就会变成一所大宅院,里面灯火通明,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据说这家的主人是位很热情很和蔼的老人,附近村民在婚丧嫁娶时,如果桌椅或锅碗瓢盆不够用了,就会在头天晚上定夜之后来这里烧香参拜,请求帮助,而每次都能如愿 。用完后村民也会及时归还 。可慢慢的,一些贪小便宜的人就开始留下一部分器具不归还,后来就发展到只借不还,这家主人很生气,就关闭了宅院 。所以至今再也没人见过这所院子了 。
还有更神奇的,传说很早的时候,附近村子的一位老人白天骑毛驴去远处赶集,多喝了几杯,回来已是深夜,当经过天子墓的时候发现密密麻麻长满了高梁,而且高粱又高又大,籽粒饱满,而那时这一地区是不种高梁的,就顺手折了一支高梁穗揣在怀里,到家后就睡着了,第二天怀里的高粱穗变成了金灿灿的金穗 。传说国民政府想要破坏这座墓,就在飞机上往下扔炸弹,炸弹浪费的不少,可一个土粒也没炸下来 。而村里的孩子在墓上爬上爬下,土却哗哗往下落 。还有人听说在一个雨天,一队八路军战士冒雨在泥泞的小路上前进,傍晚时分,到了天子墓这里,他们又累又饿,这时忽然在温野里发现一所大房子,里面没人,却水饭俱全 。他们高高兴兴地吃饱喝足,当晚就在院子里扎营了,一觉醒来,却发现他们睡在一座大坟前,坟头还立着一把闪闪发光的大刀 。据附近村里年纪最大老人说,那是李密当年用过的刀─可能是要交给八路军去杀日本鬼子的 。
多少年过去了,从没有人考证过这里是不是真的有李密的墓,但是,关于这座又高又大的土坟的种种传说却永远地保留了下来 。如今,天子墓周围已经变成了来整的麦田,那条乡间土路也变成了宽阔的水泥路,在为码头镇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 。
补充回答:
西董镇袁紫兰避暑山庄
在邹平鹤伴山东邻的白云山下,有一个100余户的小村,叫任家峪 。村中有一座非常气派的避暑山庄,山庄占地十余亩,三进院落,依山势而上层层递进,利用各种台阶、回廊以及隐门、过道巧妙地组合、分隔而成,每一个院落具有相对的独立完整性 。建筑用料多因地取材,设计风格厚、朴实、内向,颇得北方造园艺术精华 。虽受山势影响面积较小,但布局丝毫不显得凌乱、封闭 。现余30余间房屋,大小、结构均不同,有的高大庄重,有的小巧玲珑;有影壁假山,重门垂檐,又有廊厦月台,还有别具一格的引梯 。该建筑巧妙利用山势,建在山体之上,与白云山和谐地融为一体 。虽然经历了200多年岁月,但主体建筑保存完好,依旧能够感受到往日的气派,南部有一部分房屋因失火已经坍塌,杂草丛生,只有散落其中的柱基和假山诉说着主人昨日的辉煌 。
这就是有清一代,名闻天下的巨富袁紫兰的避暑山庄 。相传当时山东有民遥曰:“山西康百万,河南沈万三,不及山东袁紫兰 。”袁紫兰,清康熙朝长山县(今邹平焦桥镇)人,由袁紫兰开始,一直到清末,焦桥袁家豪富200余年 。据《邹平通史》说,袁紫兰自幼聪慧,内行纯笃,以孝友著闻,14岁祉县学生员 。既冠,援例捐纳入国子监学习,期满授内阁中书 。由于他做事精干,不久改任户部浙江司员外郎,又迁工部虞衡司郎中 。后擢升为广西柳州府知府,又调任右江道篆、思恩府知府 。
任职期间,袁紫兰恪尽职守,政绩卓然 。柳州是两广的大郡,大山中杂居着众多少数民族,土司、头人都掌握着相当数量的族兵,他们经常煽动仇杀 。袁紫兰抵任后,察访实情,制定措施,化解了官府与少数民族的矛盾 。柳州任职期满,二路交被擢授为陕西按察使司副使,巡按平(阳)庆(阳)等地 。不久,其父去世,回家守孝三年 。期满又逢西部边境战起,袁紫兰仍以副使衔督运粮草,战事平息,因患足病告官家居 。袁紫兰回家后多有善举 。雍正十二年(1734年)1月14日,袁紫兰病卒,享年64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