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豪放派别 中国古诗人有哪些派别?

1.山水田园诗派 王维、孟浩然、卢纶、李益等:
特点: 题材多青山白云、幽人隐士;风格多恬静雅淡,富于阴柔之美;形式多五言、五绝、五律、五古 。
王维:《山居秋瞑》、《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孟浩然:《过故人庄》
2.边塞诗派 高适、岑参、卢纶、李益等:
特点: 描写战争与战场,表现保家卫国的英勇精神,或描写雄浑壮美的边塞风光,奇异的风土人情,又或描写战争的残酷,军中的黑暗,征戍的艰辛,表达民族和睦的向往与情怀 。
高适:《别董大》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浪漫派 李白
特点: 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 。诗词自由、奔放、明白、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 。语言主张自然,反对雕琢 。
李白:《月下独酌》、《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
4.现实派 杜甫
特点: 诗歌艺术风格沉郁顿挫,多表现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思想 。自中唐到宋代以来都继承了杜甫的写实风格.
代表作有:《三吏》、《三别》、《兵车行》
5.浪漫诗派
在诗的体裁、内容或作品风格上,兼有王、孟、岑、高二派之长 。
李白(诗仙)、贺知章
6.社会诗派
1.诗风写实,或述离乱之情,或反应民生疾苦 。
2.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时而作」 。
杜甫(诗圣)、
白居易、元稹、
刘禹锡(诗豪)、张籍
7.自然诗派/田园山水
1.著力於自然山水之歌咏,乡村生活之描写 。
2.以恬淡之笔法,造成恬静之诗风 。
王维(诗佛)、孟浩然、
韦应物、刘长卿、储光羲
8.边塞诗派
以七言乐府与雄放作风,写塞外之风光,惊人之战事及不凡人之事 。
岑参、高适、
王翰、王昌龄、王之涣
9.
怪诞诗派
1.以奇险冷僻之诗风著名,用奇字、造怪句、押险韵 。
2.不太重视文学之社会使命与功用,而较偏重艺术之技巧 。
韩愈、 孟郊、贾岛、 李贺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9652601.html?si=1
豪放派诗词豪放派:苏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念奴娇》(大江东去)等 他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表现内容 。
辛弃疾 《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破阵子》(罪里挑灯看剑)《永遇乐》等 多以国家民族为题材,表达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 。
张元干《贺新郎》等 情调苍凉,风格豪迈
张孝祥 《六州歌头》等 风格接近苏轼,悲壮凄凉,多表现不能收复失地的壮志难酬的感慨 。
陈亮 《念奴娇·登多景楼》《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 风格豪放壮烈,笔力纵横驰骋 。(少数词属于婉约派)
北宋中期,文坛领袖人物苏轼,不仅在文、诗方面开拓与创新,而且在词作方面,亦另辟蹊径,独树一帜,开创了“豪放词”之先风 。苏轼一改有词以来的传统,摈香软、柔婉之情调,将诗中豪迈、阳刚之气,融于词中 。豪放词一出,其开阔之胸怀,昂扬之雄姿,震惊了词坛 。苏词的基本风格是,以诗入词,题材宽阔;以律句填词,不拘音律,主张返朴归真,回归唐人最初制词时“只分平仄,不问四声”的原则 。因此,大大地拓宽了词路 。下面我们欣赏他的古今传唱的豪放词《念奴娇》(大江东去):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
此乃苏轼被谪黄州时,游赤壁而作 。其实,黄州赤壁非三国时周瑜大败曹操之赤壁,但因名同,而引发苏轼对八百多年前的赤壁之战,大发感慨 。当年赤壁之战的东吴总指挥乃周瑜,该词不惜笔墨,着重刻画了周瑜的雄才大略、指挥若定,而又风流儒雅、潇洒自如的英姿,表达了词人对前贤的赞誉和仰慕 。词人联系到自己被谪,难得发挥其才,不免自笑多情,大发“人生如梦”之嗟叹 。无奈之余,只好在江边月下,酹酒以祭而已 。
上片主要写景、追溯历史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三句大笔着眼,纵观历史,一代一代,多少风流人物,为历史所淘尽,而大江依然东流,故云“浪淘尽”也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此乃据人之传,交待了赤壁之战的地点 。故垒,过去的战争工事 。这三句的意思是说,故垒西边,人们传说是三国周瑜所指挥的赤壁之战故地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此乃描写眼前景色,刻画了长江之惊涛拍岸之磅礴气势 。为下一句以及下片作铺垫 。乱石穿空,形容悬壁为惊涛几百年的冲刷而穿空 。惊涛,形容浪涛如因惊脱缰的战马一样,一泻千里;或谓惊险之浪涛 。卷起千堆雪,形容波涛撞击到石壁上,激起向上弯卷的浪花,洁白如雪也 。千堆雪,乃一夸张手法 。由此引发出词人的感叹“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大意是,江山如画之美,一时引起多少豪杰为之争战 。与首三句作一呼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