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邙山诗词 邙山的诗歌邙山

【晋】张载《七哀诗》:“北邙何累累,高陵有四五 。借问谁家坟,皆云汉世主 。”北魏俪道元《水经注?谷水》曰:“北对芒阜,连岭修亘,苞总众山,始自洛口,西逾平阴,悉芒陇也 。”唐代韩愈《赠贾岛》:“孟郊死葬北邙山,从此风云得暂闲 。天恐文章浑断绝,更生贾岛着人间 。”
【唐】沈佺期《北邙山》:“北邙山上列坟茔,万古千秋对洛城 。城中日夕歌钟起,山上惟闻松柏声 。”
【唐】白居易《浩歌行》:“贤愚贵贱同归尽,北邙冢墓高嵯峨 。古来如此非独我,未死有酒且高歌 。”金代元好问《北邙》曰:“驱马北邙原,踟蹰重踟蹰 。千年富贵人,零落此山隅 。”
【唐】王建《北邙行》:“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 。旧墓人家归葬多,堆着黄金无置处 。天涯悠悠葬日促,岗岅崎岖不停毂 。高张素幕绕铭旌,夜唱挽歌山下宿 。洛阳城北复城东,魂车祖马长相逢 。车辙广若长安路,蒿草少于松柏树 。山头涧底石渐稀,尽向坟前作羊虎 。谁家石碑文字灭,后人重取书年月 。朝朝车马送葬回,还起大宅与高台 。”
【唐】张籍《北邙行》:“洛阳北门北邙道,丧车辚辚入秋草 。车前齐唱薤露歌,高坟新起日峨峨 。朝朝暮暮长送葬,洛阳城中人更多 。千金立碑高百尺,终作谁家柱下石 。山头松柏半无主,地下白骨多于土 。寒食家家送纸钱,鸱鸢作窠衔上树 。人居朝市未解愁,请君暂向北邙游 。”——《乐府诗·薤露》:“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
【金】元好问《临江仙》:”今古北邙山下路,黄尘老尽英雄 。人生长恨水长东 。幽怀谁共语,仰首望飞鸿 。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 。浩歌一曲酒千锺 。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 。
【明】薛瑄《北邙行》:“北邙山上朔风生,新冢累累旧冢平 。富贵至今何处是,断碑零碎野人耕 。”
北邙山诗词 邙山的诗歌邙山

中国最长的诗歌中国最长诗歌是史诗《格萨尔王传》,也是世界最长史诗 。至今已经收集到150万行,1500多万字 。
《格萨尔王传》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史诗中演唱篇幅最长的英雄史诗,它既是族群文化多样性的熔炉,又是多民族民间文化可持续发展的见证 。
《格萨(斯)尔王传》是在藏族古代神话传说、诗歌和谚语等民间文学的丰厚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提供了宝贵的原始社会的形态和丰富的资料,代表着古代藏族文化的最高成就,同时也是一部形象化的古代藏族历史 。
北邙山诗词 邙山的诗歌邙山

扩展资料:
由来:
《格萨尔王传》文字大约产生在古代藏族氏族社会开始瓦解、奴隶制国家政权逐渐形成的历史时期,即公元前二、三百年至公元六世纪之间 。
吐蕃王朝建立之后(公元七世纪初叶至九世纪)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吐蕃王朝崩溃、藏族社会处于大动荡、大变革时期,也就是藏族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农奴制过渡的历史时期(十世纪至十二世纪初叶)得到广泛流传并日臻完善和成熟 。
在十一世纪前后,随着佛教在藏族地区的复兴,藏族僧侣开始介入《格萨尔王传》的编纂、收藏和传播 。史诗《格萨尔》的基本框架开始形成,并出现了最早的手抄本 。
手抄本的编纂者,收藏者和传播者,主要是宁玛派(俗称红教)的僧侣,一部分就是“掘藏大师”他们所编纂、传抄的《格萨尔王传》,初称为“伏藏”的抄本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格萨尔王传

为什么很多小说一说到北邙山,那保证有个鬼王因为北邙山是墓园,从古代起就有许多关于北邙山英灵亡魂的诗词 。
求关于养老方面的诗歌宋人有首无题诗:
劝君莫恼鬓毛斑,鬓毛斑时也自难;
多少朱门少年子,被风吹上北邙山 。
这首诗说,人老了不应有烦恼,一个人能活到老年,实属不易,应当高兴 。有多少有钱人家的少年子弟活不到这个岁数,就被埋葬于北邙山了 。
任绣怀写的《看红叶》:
放棹西湖发浩歌,诗情画意两如何 。
莫嫌秋老山容淡,山到秋深红更多 。
这是一首为老人扬眉吐气的诗 。不要以为老了就无所作为,老了也可创造业绩,老有所学,老有所成,山到秋深红更多 。
古代留下许多敬老的警世名联:
堂上二老是活佛;何须灵山朝世尊 。
这副对联警告人们,连老人都不孝顺,却去求神拜佛,如果真有神仙的话,不怪罪才怪呢 。
祭而丰不如养之厚;悔之晚何若谨于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