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铎草书诗词书法 清.王铎的书法作品有哪些特点7( 七 )


明代书法家黄道周曾称赞道:“行草近推王觉斯 。觉斯方盛年 , 看其五十自化 。”王铎临《阁帖》的显赶著特点 , 便是好以连绵草形式临习张芝、二王法书 , 王铎书法之所以得以大成 , 正是抓住了《阁帖》中之“二王”—这一文人书法流派的源头 , 深人钻研 , 再广博历艺代诸家法书 , 遗貌取神 , 刻意求新的 。沙孟海先生亦风趣地称其“一生吃着‘二王’帖 , 天分又高 , 功力又深 , 结果居然能够得其正传 , 矫正赵孟颇、董其昌的末流之失 , 于明季书坛可谓中兴之主”(沙孟海《近三百年的书学》) 。王铎是一位卓有才华的书法家 , 他以数十年辛勤的探索 , 创作出了大量的在形式上既饶有意味又浪、十分优美的佳作 。他的书法无论是伟岸豪遒的大楷阁书、高古朴厚的小楷书 , 还是他那飞腾跳哪的行草己书 , 置之于晚明清初的书苑中 , 都应是当仁不让的第宋一流精品之作 。王铎楷书作品不多见 , 书法崇魏晋 , 源于唐人而能自出胸襟 。其楷书主要吸收了颜柳风骨 , 表现出古拙的风格 , 用笔劲健而利落 , 显现出大方、洒脱、铁骨铮铮 , 把自我的个性融会于其书作之中 , 形成自家的风貌 。如王铎大楷《善建城碑》雄强宽博 , 丰筋多骨 , 出自颜真卿、柳公权之法 。清张庚评其楷书“觉斯为袁石愚写大楷一卷 , 法兼篆隶 , 笔笔可喜 , 险劲沉着 , 有锥沙、印泥之妙 , 文敏当逊一筹 。”王铎《李成小寒林图楷书跋》凡5行 , 共犯字 , 前三行 , 楷觉书字迹稍大 , 楷法与运笔出自于唐颜鲁公之法 。其势旅浑 , 如巨石当空 , 大气磅礴 , 刚毅之气照人 。此题作于清顺治三年(1646) , 王铎时年55岁 , 当是其晚期楷书少见之佳作 。如王铎小楷《跋宋拓淳化》 , 清劲秀润 , 古朴典雅 , 大巧若拙 , 具有篆隶笔意 , 实出自钟太傅的《贺捷》诸表 。小楷《题画诗》作品 , 给人一种苍郁雄畅的韵趣 。此为顺治七年(1650) , 属王铎59岁时跋自作山水册页 。凡12行 , 共160字 。此作运笔不求其温润、精粹 。其整篇多为楷书结构 , 又间以行书笔 , 顿挫分明 , 结体严整 , 时而杂以敬侧;字形以瘦长为主 , 又偶以扁平参与其凤其用墨不类于明人小楷那种润泽 , 而是偏于浓墨枯笔 , 但行笔涩而不滞 , 表现出一种苍劲老辣的墨韵来 。又如《王维五言诗楷书卷》 , 此诗卷无论是字形的大小、结构、字画、字距 , 皆给人一种奇特的感受 。字迹看似生涩笨拙 , 然细观却又觉涉笔成趣 。结体多险劲奇古 , 笔既有颜的浑厚 , 又有汉碑和篆糟的刚健古朴 , 这正是王铎大胆创新的体现 。
王铎的草书对国内外书法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大的作用 。中国草书艺术经历了不断发展变化的两千多年 。行草书的发展至明清之际 , 各种创作表现技法均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王铎正是这种具有创造性的古典草书的集大成人物 。其行草初学“二王” , 甚得笔意 , 后又受米莆、颜真卿、张旭等人的影响 , 终于人古而出新 , 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在明代中叶后浪漫主义书风的影响下 , 他以自己的胸臆化古法于笔端 , 线条遒劲苍老 , 艺术风格具有个性特征 。以他的线条与明代另两位草书家徐渭、祝枝山作比 , 则他的遒劲既有异于徐渭的粗放 , 也有别于祝枝山的生辣 。明末清初的草书 , 大都纵笔以取势 , 可是王铎运笔 , 却是纵而能敛 。因此 , 他的草书 , 既痛快 , 又沉着 , 以沉雄顿挫为主体 , 以飞动变化为用 , 达到较高的艺术境界 。当时 , 在书坛上涌现出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王铎、傅山等变古出新的书法家 。他们以行草彪炳书史 , 把行草书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而其中艺术成就最为卓著者 , 又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 , 则首推王铎 。王铎书法以排山倒海之力、横扫千军之势、雄强豪迈之书风 , 总领群芳 , 名重朝野 。在他的草书中有一个独特的“一笔书” , 即连绵草 。王铎的连绵草书在排比与穿插中 , 在左揖右让的关照与回护中 , 他的力度表现与气势表现是第一流的 。当然 , 力与势都指向作品的大趋向、大感觉 。王铎连绵草书适宜于六尺以上至丈二的长条巨幅立轴 , 一般不适宜为斗方册页与手卷、扇面 , 但他却能坦然作草书于手卷、扇面等 , 在每个连绵节奏中 , 都展示出一种精妙的节奏 , 还有变化多端绝不雷同的运锋 , 干枯浓润、迅捷迟缓、方折圆转的变化 。每个变化的线条似乎都极为有序 。他的技巧已经达到了炉火纯清的地步 。我们看王铎的大幅连绵草书有一种气势磅礴之感 , 有如我们看徐渭或傅山的大狂草一样 。如((l临王羲之秋月帖轴》为右军变法后的典型书体“今草” 。王铎却运用唐代张旭、怀素以后才出现的狂草笔法临写 , 除了草法基本相同外 , 其笔势一落千丈 , 运笔悠肆而起伏 。他在临帖时注意墨法 , 他蘸墨往往很饱满 , 一经落纸 , 墨向四周自然晕化 。每个字用墨很重 , 渐次枯燥 , 直至墨尽 , 重新蘸墨 。通篇墨色浓淡参差 , 燥润相映 , 很有韵致 。王铎写狂草 , 显然是时代使然 。他说:“凡作草 , 须有登吾篙山绝顶之意 。”所以 , 王铎在临王帖之时 , 几乎也在用自家之法 , 但在艺术上能不随时俗 , 在赵、董书法风靡之时 , 自创一格 。这正是王铎学古人而不拘泥于古人 , 勇于创新的精神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