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暝》教案如何写?( 三 )


王维于唐玄宗开元九年(721年)即二十岁中进士第,为大乐丞 。累迁至给市中,终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可仕途坎坷,中年遭遇挫折,逐渐走上了明哲保身、远祸自全的道路,思想日趋消极 。
此诗反映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尘世官场的厌倦 。王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酬张少府》) 。《辋川集》中的作品,大多着力描写自然景色的静美境界,前人认为这些诗不谈禅机而深得禅理,读之身世两忘,万念俱绝 。这反映了王维晚年对现实冷漠的消极思想,但这些诗“诗中有画”的表现手法却具有不朽的美学价值 。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无论律诗、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 。王维又是一位著名的绘画大师 。苏轼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并创造了水墨山水画派 。开元进士 。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相关习题
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 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 。由于这里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人来,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自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 。“空山”两字点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
2、怎样理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艺术画面?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作者用清新自然的笔调,勾画出一幅有声(泉声)、有色(青松)、有动(泉流)、有静(月照)的幽静雅致的山间月夜图 。上句侧重写空中,下句侧重写地下,各个景物非常协调,组成一个立体感很强的完整画面 。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两句写得很有技巧,用笔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 。(1)上句写女子,先声夺人,先闻其声、后见其人 。诗人先写“竹喧”“莲动”,是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 。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情画意 。(当然,还有平仄押韵方面的考虑) (2)以“喧”来反衬“静” 。正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两句脍炙人口的诗句,写出事物的动态不是为了破坏这个幽静的境界,而是为了烘托它 。人们从这些喧闹的景物中,很自然地体味出一种和平恬静,体味出恬静中的一片活泼生机,因而它给人的感觉,就不是枯寂阴森,荒凉可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