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与反思怎么写?( 二 )


(3)从绕地球的圈数来进一步感知一亿有多大 。
指名读出推算出的长度 。
谈话:对于这个长度,大家都会感觉到很长,但究竟有多长,还可能感受不深 。地球赤道全长40000000米,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行,可以绕地球赤道多少圈?用计算器算一算 。
指名说一说计算结果 。
提问:看了这个数据,你又感受到什么了?(指名说一说)
3、称一称
谈话:通过数一数,排一排,我们感受到一亿的大小,老师这里还带来了一个工具,(出示天平)大家猜猜我能用这个天平做什么呢?(学生对天平已有认识,所以能够想到“称”)那下面我们就用称一称的方式再来感受下一亿的大小 。
(1)实际称一称 。
出示100粒大米,在天平上称一称,称出100粒大米的克数 。
(2)列表进行推算,解决两个问题 。
①解决第一个问题
提问:14亿人为什么乘14,而不是乘14亿?(让学生明确表中推算出的是1亿粒大米的重量,14亿粒米,就是14个1亿粒米,所以只能用1亿粒米的重量乘14)
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第一个问题 。
②解决第二个问题 。
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
指名交流反馈 。
提问:看了这两个计算结果,你想说什么呢?(在这里不仅让学生说说一亿的大小,同时要让学生说说应该节约粮食 。)
三、全课总结
谈话:通过我们以上的实践活动,现在你以“一亿到底有多大”有认识了吗?你能来给我们大家描述“一亿有多大”吗?
《一亿有多大》案例反思
认识一亿有多大,对于学生来说确难度,因此本课着重突出数一数、排一排、称一称这三个环节,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充分感知一亿的大小,同时注重学生之间的互相合作,在相互交流中进一步丰富一亿有多大的`认识 。
著名数学教育哲学家郑毓信先生曾说过一句话:“我们怎样认识数学,我们就会怎样教数学 。”数学是一种过程,是学生自主探索、研究讨论、获取结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获得知识,更有学习研究的方法,合作探索的愉悦,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
1、注重实践——在活动中感知 。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教材的三个环节创设了具体操作情境 。如,分组以循环方式一本本数,数到100本,并记录下时间,当推算到数一亿本需两年多时,孩子们都震惊了,在小小组都交流开了,有一孩子说,“如用两年多数完那得连续不断,实际用时将后更多 。”孩子们不由得感慨一亿真大 。
2、关注合作——在交流中提升感悟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总是在一个群体中进行,并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对学数学会产生或多或少的作用 。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合作 。在活动中小组成员共同研究,共同讨论,从而自主地,创造性地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去解决排一排,称一称中的实际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他们能很好的进入学习情景,都急切的想知道1亿个小朋友到底有多少,1亿粒米、14亿粒米的重量等等,每一步的探索都是一次,体验真切感知一世有多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