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诗词鉴赏 古诗杜牧的《赤壁》的赏析( 二 )


“寒山”、“石径”、“白云”、“人家”、“霜叶” , 由“上寒山”、
“停车”的主人公用惊喜的目光统摄起来 , 构成一幅秋山旅行图 。当然 , 说这 是“图” ,  并不确切 ,  因为“上寒山”、“白云生”、“停车”都是动态“爱”更是活泼泼的心态 , 都画不出来 。
全诗的重点在第四句 , 前三句全是为突出第四句起烘托、铺垫作用 。第一 句用“寒”字 , 是为了唤起第四句“霜叶”;每二句写“白云” , 是为了用色 彩的强烈对比反衬第四句的“霜叶”异常“红”艳 , 给人以“红于二月花”的感受 。更有力的铺垫还是由急于赶路而突然“停车”以及由此突出的那个“爱”字 , 前面已分析过了 。还有“枫林晚”的那个“晚”字 , 意味着夕阳将落 , 火红的光芒斜射过来 , 更使满林枫叶红得快要燃烧 。构思新颖 , 布局精巧 , 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 , 与春光争胜 , 令人赏心悦目 , 精神发越 。兼之语言明畅 , 音韵和谐 , 宜其万口传诵 , 经久不衰 。
鉴赏古诗惜春的含义事实上我没有理解这个问题 , 不知是泛指还是一首诗 。
先说泛指的惜春(个人见解 , 非官方):
古诗中惜春 , 定是情景交融的间接抒情 。这里的感情有好几种:

  1. 描写暮春凄景 , 感慨时光流逝 , 可能是对时局和自己身世的抒发 , 感慨兴衰 , 寄托哀思 , 以及物是人非的惆怅 , 沧海桑田的感慨 。
  2. 为了渲染气氛 , 比如送别抒怀类的诗歌 , 使意境更加缠绵凄切、充满感伤 。也比如写羁旅思乡、边塞风光等 , 表达的是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 征人思妇、惜别感伤 , 也有对现实的不满 。
  3. 也有正面的 , 表面写惜春伤春 , 却想表达自己壮志未酬、老当益壮的感情 , 比如苏轼的“门前流水尚能西 , 休将白发唱黄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
  4. 根据诗词的起源 , 最初在表现男女爱情方面也是有的 , 但在学习中是很少见的 , 人似花 , 花易落 , 人易老 , 青春易逝 , 有美人迟暮之感 , 表达对美人的思念怀恋 。
  5. ……(根据诗歌的不同有不同的含义)
再说杜牧的诗《惜春》
春半年已除 , 其馀强为有 。
即此醉残花 , 便同尝腊酒 。
怅望送春杯 , 殷勤扫花帚 。
谁为驻东流 , 年年长在手 。
含义(属自己的理解 , 非官方):【浅译】说的是春季已经过半 , 年已离开 , 剩下的春天勉强还有 , 就此迷醉于未落尽的花 , 便像是品尝腊月酿制的酒 。惆怅地望着用酒杯{送别春天}(送春:也说旧时立春日的一种风俗) , 情意恳切地用扫帚清扫落花 。谁能留住东去的流水(东流:这里比喻时光消逝 , 不可复返) , 每年都把握在自己手中?
【赏析】(来自“古诗百科” 。后来查了一下发现哒)
这是一首面对已逝春色而叹息时光不再的诗篇 , 用笔细腻绵密 , 明丽精巧 。
全诗开篇对于飘然而去的美丽风光毫不提及 , 而是极力表述心中的惋惜之情:春天过半 , 花叶飘零 , 这一年实际上已经也流逝了一半 , 因此其余的也就马马虎虎打发过去就是了 , 不再值得珍惜啦—这种因为春光已逝而颓丧的举动 , 恰恰在突出渲染已经失去的美好时光 。题目是“惜春” , 因此诗人惋惜的心情还远远没有表达完毕 。
他接着写道 , 自己应该就着这眼前满地的落花 , 继续大醉一场 , 如同辞旧迎新的除夕痛饮那醇厚的腊酒—这好赖也算是抓住了春天的尾巴 , 差强人意地留住那明媚的春光!春光在诗人眼中的魅力 , 以至于斯 。
诗人在咏叹、惋惜美丽的春天 , 但是我们透过这种咏叹和惋惜 , 却更嗅出了春天的美丽 。诗人的“惜”情 , 到了这里远远没有停下 , 而是停下思维的节奏 , 用行动来传达“惜春”之情:举起手中的酒杯 , 远望着已经远去的春天的脚步 , 怅然无语 , 起身 , 拿起了扫花的笤帚——既然曾经美丽 , 那么作为美丽的看客 , 诗人就有责任不让那绚烂一时的花朵碾作泥尘 , 重陷泥淖!这里于“惜春”中的惋惜、叹息之余 , 又有了“珍惜”之意 。较之一般的惜春之作 , 又多了一层丰厚的意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