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诸葛亮|评价诸葛亮的800字评语

评价诸葛亮(评价诸葛亮的800字评语)评价诸葛亮|评价诸葛亮的800字评语

编者按:对于诸葛亮的评价,以功为多,以正为首 。不论《三国志》还是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都有很好的呈现 。本文中,渔夫从大众角度出发,以《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为蓝本,以易中天先生研究的诸葛亮为参照,旨在与众共飨,分享历英雄人物的高光岁月 。评价诸葛亮|评价诸葛亮的800字评语

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但历史进程却往往是由少数精百思特网英所控制的 。诸葛亮就是这样一位改变着历史进程的人物,其人其事,时至今日,仍为人们所乐道 。纵观诸葛亮一生,才高情深,位高谋大,术高环宇,功高恭谦,同代乃至整个历史上都难有望其项背者,在中国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横看成岭侧成峰”,说孔明、观孔明、品孔明,不妨抓住“忠、真、辩、智、奇、憾”六字,自大而细,自远而近,可一窥而知全貌 。
评价诸葛亮|评价诸葛亮的800字评语

一、 “忠”封建时期的礼教,口必称“三纲五常”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此乃“三纲”;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了“仁、义、礼、智”,到了汉代,董仲舒则又将其扩充为“仁、义、礼、智、信”,此乃“五常” 。何为仁?简言之,大忠大爱是为仁 。姑且不论“三纲五常”的迂腐与糟粕,单看诸葛亮一代雄才大家,甘愿择主刘备,与之共图匡扶汉室大业,风雨数十载,不偏不倚,矢志不渝,直至累死沙场,足见其人臣之“忠” 。
1.忠于刘帝 。出道南阳,师从刘备之后,诸葛亮就对刘备汉室忠贞不渝 。孙权得知诸葛亮之雄才大略后,欲招降孔明为己所用,以图大业 。于是,他就召集谋士商量,应该如何得诸葛 。大都督周瑜献计:利用诸葛亮之兄诸葛谨共事东吴之机,派诸葛谨前往说服招降 。结果如大家所料,诸葛谨之行,非但无功而返,而且还让诸葛亮一番言辞说得哑口无言 。先帝刘备去世前,于白帝城向诸葛亮托孤,要求诸葛亮尽心尽力辅佐后主刘禅 。大家都知道,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懒政乱作为不说,还听信谗言,任用小人,任性妄为,哪怕诸葛亮身在伐魏一线,也不分青红皂白,一纸诏书,将诸葛亮即刻招回,两次坏了诸葛亮的北伐好事 。即便在这种情形之下,诸葛亮仍然忠于托孤誓言,不抛弃、不放弃,战斗至生命最后一刻仍无二心,此一“忠”也 。
2.忠于事业 。刘备第三次茅庐拜相孔明,诸葛亮就曾坦言,欲效个人全力,助刘完成心中夙愿,一统天下,匡扶百思特网汉室 。这,既是诸葛亮对刘备的承诺,也是他自己毕生的伟业 。以史观之,为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诸葛亮殚精竭虑,鞠躬尽瘁,提出了“跨荆、益”,“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联孙权”、“内修政理”、“抗拒曹操”的治国方略;他儒法并用,以法治国,执法必严,赏罚分明;他重用人才,任人以贤;他审时度势,不断的调整内政外交政策;他重视农业生活,安抚流亡,轻徭薄赋,发展社会经济;他亲率大军北伐,革新武器装备,发明了孔明灯和木牛流马等 。以至于在很长时间内,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助刘家稳固了蜀汉基业和地位,此二“忠”也 。
3.忠于公家 。诸葛亮死后,蜀军返回成都,刘禅追谥诸葛亮为忠武侯 。诸葛亮遗言命令部下将自己葬在汉中定军山,依山势修建坟墓,墓穴仅能容纳下棺材大小即可 。诸葛亮曾经上表指出自己没有多余财产,只有800株桑树和15顷土地,而自己穿的都是朝廷赐封,就算儿子都是自给自足,自己没有一点多余的财产 。果然,诸葛亮直至死时也是如此,甚至在临死前,也吩咐他下葬时只需要挖洞一个,棺木能够放进去便足够,自己则穿着平常的服装即可,不须要其他配葬物,此乃三“忠”也 。
评价诸葛亮|评价诸葛亮的800字评语

二、“真”庄子认为:“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这里讲的“至人”,也可以理解为“真人” 。本意是说,至真至纯的人,忘记了自己的一切,而潜心为社稷苍生谋福利 。从做人、做事看,诸葛亮的确是一名“至人”,故赐之予“真” 。
1.虚而不屈 。出道之前,诸葛亮隐藏于乱世,恭耕于南阳,但他不是消极避世,而是一边饱读兵书,与友人品评天下大事;一边在等待可以辅佐的明主出现,此乃一“真”也 。
2.动而愈出 。刘备与关羽、张飞桃园结义,怀揣天下苍生、匡扶汉室的梦想刚刚起步之时,求贤若渴,经司马徽和徐庶指点,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 。而诸葛孔明其实心中早有明主,正待刘备跨马而来 。其实,以他的才智谋略,随便投靠权倾天下的曹操或者独居东吴的土老财孙权,都易如反掌,且可一步登临天下 。但诸葛亮并没有如此,而是甘愿选择与刘备一起,“马背打天下,以文定乾坤”,从一穷二白的“零基础”起步 。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待刘备第三次拜访之际,诸葛孔明终为其坚贞不渝的信念和行动所感动,不但与刘备畅谈了理想,还现场拿出早已为刘备匡扶汉室伟业所准备好的计划图 。身在江湖,却早已心在汉室,此乃二“真”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