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合肥诗词 赞美合肥的诗句( 四 )


岱云卷归梦,淮水误春耕 。——清·江开 【送潘四农解元不第归山阳】
何处樵渔将远饷,故园田土忆春耕 。——唐·李郢 【浙河馆】
宋玉阳台犹暮雨,子虚梦泽半春耕① 。——宋·杨绘 【寿山】
恨缺五亩资,泥涂服春耕 。——清末近现代初·王易 【雨雪送别瘦弟】
卖刀买黄犊,子孙共春耕 。——元末明初·谢应芳 【怀徐伯枢诸友】
天疑行夏令,人喜值春耕 。——清末民国初·陈肇兴 【人日 其三】
战垒千秋沙草平,更无残戟碍春耕 。——清·魏荔彤 【马陵道】
胜日寻芳曲折行,直探龙窟为春耕 。——明·区元晋 【祈雨祀龙和门生洱霞李春元】
一战长驱七十城,可无馀勇替春耕 。——宋·释居简 【老融牛 其一】
只见靓妆矜节服,更无闲地匝春耕 。——宋·韩琦 【清明获鹿道中】
古诗山行全文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
注释:这是一首描写深秋山中景色的诗,画面鲜明优美:顺着曲折的小路上得山来,在那白云升起的地方,住有人家 。停车留恋不行,是因为爱赏夕阳映照下的枫林,经霜后的枫叶红得比二月的春花还鲜艳 。
这首诗,看来是从长途旅行图中截取的“山行”片断 。第三句的“晚”字透露出诗人已经赶了一天路,该找个“人家”休息了 。如今正“远上寒山”,在倾斜的石径上行进 。顺着石径向高处远远望去,忽见“白云生处有人家”,不仅风光很美,而且赶到那里,就可以歇脚了 。第二句将“停车”提前,产生 了引人入胜的效应 。天色已“晚”,“人家”尚远,为什么突然“停车”?原 来他发现路边有一片“枫林”,由于“爱”那片夕阳斜照下的“枫林”,因而 “停车”观赏 。“停车”突出“爱”字,“爱”字引出结句 。
黄叔灿《唐诗笺注》云:“‘霜叶红于二月花’真名句 。”俞陛云《诗境
浅说续编》云:“诗人之咏及红叶者多矣,如‘林间暖酒烧红叶’,‘红树青
山好放船’等句,尤脍炙诗坛,播诸图画 。惟杜牧诗专赏其色之艳,谓胜于春花 。当风劲霜严之际,独绚秋光,红黄绀紫,诸色咸备,笼山络野,春花无此大观,宜司勋特赏于艳李秾桃外也 。”不错,笼山络野的枫林红叶的确美艳绝伦,但被 “悲秋意识” 牢笼的封建文人却很难产生美感 。用一个大书特书的“爱”字领起,满心欢喜地赞美枫叶“红于二月花”,不仅写景如画,而且表现了诗人豪爽乐观的精神风貌 。
“寒山”、“石径”、“白云”、“人家”、“霜叶”,由“上寒山”、
“停车”的主人公用惊喜的目光统摄起来,构成一幅秋山旅行图 。当然,说这 是“图”,并不确切,因为“上寒山”、“白云生”、“停车”都是动态“爱”更是活泼泼的心态,都画不出来 。
全诗的重点在第四句,前三句全是为突出第四句起烘托、铺垫作用 。第一 句用“寒”字,是为了唤起第四句“霜叶”;每二句写“白云”,是为了用色 彩的强烈对比反衬第四句的“霜叶”异常“红”艳,给人以“红于二月花”的感受 。更有力的铺垫还是由急于赶路而突然“停车”以及由此突出的那个“爱”字,前面已分析过了 。还有“枫林晚”的那个“晚”字,意味着夕阳将落,火红的光芒斜射过来,更使满林枫叶红得快要燃烧 。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精神发越 。兼之语言明畅,音韵和谐,宜其万口传诵,经久不衰 。
元稹·《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的注释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
作者是元稹,唐朝
菊 花
元稹
秋丝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
赏析:
菊花,不象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受人偏爱 。有人赞美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高洁的气质,而元稹的这首咏菊诗,则别出新意地道出了他爱菊的原因 。
咏菊,一般要说说菊花的可爱 。但诗人既没列举“金钩挂月”之类的形容词,也未描绘争芳斗艳的景象 。而是用了一个比喻——“秋丝绕舍似陶家” 。一丛丛菊花围绕着房屋开放,好似到了陶渊明的家 。秋丛,即丛丛的秋菊 。东晋陶渊明最爱菊,家中遍植菊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是他的名句 。这里将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秋菊满院盛开的景象便不难想象 。如此美好的菊景怎能不令人陶醉?故诗人“遍绕篱边日渐斜”,完全被眼前的菊花所吸引,专心致志地绕篱观赏,以至于太阳西斜都不知道 。“遍绕”、“日斜”,把诗人赏菊入迷,留连忘返的情景真切地表现出来,渲染了爱菊的气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