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洪感言诗词 98年抗洪救灾读后感( 六 )


平原的盲目围湖造田和占用行洪洲滩,是近几年来长江洪水位抬高的主要原因 。从长远的自然规律看,江河的冲积平原就是由江河挟带泥沙淤积而成 。中华民族的经济也是在开发七大江河冲积平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但是,如果开发利用不当或开发过度,就会受到洪水的惩罚 。现在,在开发利用长江中下游两岸的土地上,就面临着这个问题,不仅洪水位越来越高,防汛负担越来越大,而且防汛的风险也越来越大 。
我国生态系统失调的根本原因是人多地少 。要进行生态系统的重建,必须与经济结构的调整相结合,以综合提高生产力为目标,并注意发展、改革和稳定三方面的协调 。我们认为,中央提出的要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是完全正确的 。
二、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根据以上认识,从生态系统、林业建设、工程措施、新技术运用、加强领导及统筹全国水利等六个方面提出以下建议 。
(一)调整土地利用结构,进行长江流域生态系统的重建长江流域生态系统的失调,是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的发展 。因此,不能简单地恢复原状,而是要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和人口分布结构,在综合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实现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 。一方面,要以1998年的抗洪斗争为契机,大张旗鼓地宣传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的必要性;同时,又要制定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的具体规划、步骤、政策和措施,使退耕还林、退耕还湖和平垸行洪真正落到实处 。
1.通过全面调查和必要的勘测,对全流域的土地进行总体规划,合理调整农林牧业结构,把整治河山、重建家园纳入流域生态系统重建的总体框架,因地制宜地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
2.在山区,退耕还林要和积极发展生产结合起来 。
退耕还林的关键是真正解决当地职工和群众的生产出路 。要具体划定必须退耕还林的地区,制定解决生产出路的具体规划,定期限、定步骤,并确定责任单位,予以实施,并定期检查和验收 。当前,要首先制止和防止新的毁林开荒和陡坡开荒 。特别要注意防止在三峡移民中造成新的生态破坏,严格按照“三峡库区的生态功能分区”,规划安置移民 。
对可以不退耕还林的山区农田,要大力推行高效生态农业 。推广坡地改梯田、坡地绿篱、横坡种植等措施 。有条件的地方,扶持进行农田水利建设 。大力开展山区的小流域治理,以小流域为单元,全面布局,综合开发,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结合起来,这是改善和恢复山区环境,使人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
大力发展种草养畜 。在雨量和湿度较高而坡度较陡的山地、海拔过高的高原区、不宜造林的坡地和干热河谷,应种植牧草,发展畜牧业 。这也是改善生态环境、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
3. 在湖区,退田还湖要和保持湖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结合 。
长江中下游1949年以来开发湖区耕地1400万亩,连同过去一千多年来已开发的共计数千万亩土地,不仅是中下游五省的农业基地,而且发展了工业和交通,建设了繁荣的城镇,为全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但是要看到,根据长江洪水的规律,对于这些已开发的数千万亩土地,不可能在任何洪水情况下都不被淹没 。洪水不太大的年份,可以全部或大部保住;特大洪水年份,必须牺牲相当部分才能保住重点 。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湖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4.实施退田还湖的难度很大,因为围垸内的大量人口需要迁移安置 。就蓄洪的有效性来说,控制蓄洪比自然蓄洪更能有效地削减洪峰流量,需要的蓄洪容量也少得多 。因此,湖南省提出的,对蓄洪垸实行“空垸待蓄,低水时耕种,高水时蓄洪还湖”,在技术和经济上都是合理的 。但必须切实做好蓄洪围垸内的安全建设,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保险制度,使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得到可靠保障;同时,还要制定与“低水耕种,高水蓄洪”相适应的经济发展方针和加强管理的具体措施,才能保证高水时及时开放蓄洪 。对一些地势低下、排水困难、1998年水毁严重的围垸,应坚决退田还湖,或将封闭型的围垦种植改为半封闭型的筑圩养殖,实行“退田还渔” 。
5.要坚决平垸行洪 。这些围垸建在长江和洞庭湖洪道的洲滩上,成为行洪障碍,保护面积不大,但对大局影响很大,应当坚决清除,退田还河 。
建立生态经济核算制度和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鉴于生态工程的长期性和全局性,要通过政策和立法,在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进行扶持 。国务院正在建立林价制度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这些都是必须的,应尽快加以实施 。同时,对草地和湖泊、洲滩和湿地的管理也应作出切实可行的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