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男人诗词 徽韵中赞扬徽州的诗词( 二 )


??散场回家的路上,我和夫子没有任何议论的话语 。我懂他,他也懂我 。这个时候,我们没有什么话要说,没有什么话可以说 。我们都是感情充沛的人,但充沛处,无声胜有声 。
??到家门口,掏钥匙开门的时候,我趴在黑暗中他的背上,喃喃了一句:现在的徽州女人,真幸福!
??傻样!他回过头,笑着说 。
关于古镇,小桥,江南水乡徽派建筑的诗词,需要3、4首,每一首只要2句就可以,1,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出自宋代柳永的《望海潮》,意思是: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 。
徽州男人诗词 徽韵中赞扬徽州的诗词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忆江南》,意思是: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 。
3,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出自唐代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意思是: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 。
4,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出自唐代杜荀鹤的《送人游吴》,意思是:姑苏城中屋宇相连,没有什么空地;即使在河汊子上,也架满了小桥 。
5,桐叶疏疏苔壁青,乌篷船向古津停 。出自当代徐平的《乌镇逢雨》,意思是:梧桐树上的叶子稀稀疏疏,墙壁上的青苔绿意盎然,乌镇的篷船停在向古津 。
为什么会有“前世不修,生在徽州”的说法在旅游者看来,会觉得徽州山青水秀,黄山、齐云山,四处都是风景,徽州有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就认为世界上只有瑞士可以和他的家乡比美 。可对古代徽州人来说,这里真可谓是穷山恶水 。徽州有谚语说: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 。是真实的写照 。由于山地众多,田地极少,所以徽州人家无法养活自己的子孙,男孩子到了13、4岁就会外出学徒,学不成不能归家的 。这就是古代闻名的“徽商”的起源了 。所以徽州人胡适之先生有句话叫着“无徽不成镇” 。著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就是徽州人了 。
男人都外出打工了,女人呢?最可怜的是徽州女人了,当地有“一世夫妻三年半”的说法,就是说做徽州人的妻子,一辈子加起来只有3年半的时间在一起,这话经过好事者多次考证,证明一点也不假 。三年半之外的时间呢?徵州女人只能是独守空房,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因为她们头上有一顶重重的帽子,压得她们喘不过气来,这就是把孔子儒学思想发挥到极致的“陈朱理学” 。
陈朱理学的代表人物是徽州人陈颐、陈颢和朱熹,尤其是朱熹,历来被徽州人奉为神圣 。他的“女子无才便是德”、“三从四德”的思想在徽州可谓是根深地固,在某种程上甚至保存到如今 。说来是不是好笑,胡适之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开创了中国白话文时代,是现代中国的先驱,可他的同乡们至今还在说着文言文,比如呼妹妹为“令妹”,穿衣为“着衣”,妇女称“孺人”,吃饭没有说成是“吃饭不曾” 。徽州人就生活在朱熹思想的统治之下,做出了很多让现代人耻笑的事情 。比如徽州有几百座牌坊,其中以贞节牌坊为多,最小的寡妇才8岁(望门寡,还没等到丈夫成人,丈夫先死只好守一辈子活寡),苦守一世,换得牌坊一座 。当然也可以不守苦世,寻自杀一途,死前必针线密缝内衣裤,可怜而愚昧 。
女人如此,男人呢?百善孝为先,是徽州男人千古不变的教条,于是出现了《二十四孝图》中诸多可笑之事,比如割股疗亲、卧冰求鲤、吮足吸脓、父子争死,在徽州可谓是屡见不鲜 。
再说徽商 。徽商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有名的,众所周知的乾隆七下江南如果得不到徽商的资助,是否能够成行是不太好说的 。徽商多从事盐业和典当业,徽朝奉是历史上一个专有的名词 。由于少小离家,徽商是重利而轻离别的,在外寻花问柳,家里却有发妻苦熬 。等到老来,商人们就会返乡盖房,目的是光宗耀祖,其结果就是造就了徽州著名的民居文化 。在黄山地区旅行,游客随时会见到漂亮的马头墙民居,这就是那些返乡的徽商和养老归宗的官家人物或者风流隐士们留下的遗迹 。
经商和科举是徽州男人的突围之路中的突围什么意思古代本质是农业社会,但当地土壤贫瘠,只能靠读书和经商养活自己,家人 。突围就是脱离困境
“横也丝来竖也丝”是那个作者写的哪首诗?全诗是什么?有两种说法,一、出自冯梦龙《山歌》:不写情词不写诗,一方素帕寄心知 。心知拿了颠倒看,横也丝来竖也丝[思],这般心事有谁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