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邪诗词 跟长安有关的诗句

与长安有关的诗句: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柳道离别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向长安,对秋灯,几人老
长安城中秋夜长,佳人锦石捣流黄
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红尘紫陌,斜阳暮草,长安道,是离人: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三月三日空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暗闻歌吹声,知是长安路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渭水收暮雨,处处多新泽 。宫苑傍山明,云林带天碧
风舞槐花落御沟,终南山色入城秋
长安大道连狭邪,青牛白马七香车(卢照邻《长安古意》)
长安雪后似春归,积素凝华连曙辉(岑参《和祠部王员外雪后早朝即事》)
长安渭桥路,行客别时心(綮毋潜《送章彝下第》)
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度一春(常建《落第长安》)
何处可为别?长安青绮门(李白《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之一)
君不见,外州客,长安道,一回来,一回老(白居易《长安道》)
长安重游侠,洛阳富财雄(卢照邻《结客少年场》)
花萼楼前雨露新,长安城里太平人(张说《十五日夜御前口号踏歌词二首》)
年年今日谁相问,独卧长安泣岁华(李山甫《寒食二首》)
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崔颢《七夕》)
忆长安,九月时(范灯《忆长安??九月》)
长安布衣谁比数,反锁衡门手环堵(杜甫《秋雨叹三首》)
晏几道的诗句艺术特色他的词艳而不俗,语淡情深 。
黄庭坚谓晏几道词“可谓狭邪之大雅,豪士之鼓吹”(黄庭坚:《小山集序》,出处同前),也道出宋词这一上、下层文化二维复合的显著特点 。首先,小山词是“狭邪”的 。此“狭邪”,是指其词离正统文化之经,叛传统诗文儒家人伦之道,一味表现情场悲欢离合的人生之主要创作倾向而言 。“不语怪力乱神”,是孔子的“立言”宗旨,也是历来正统文人行文处世的准则 。言男女私情,当然属“乱”的范围,正经的文人和正规的诗文,当属“禁言”之列 。晏几道言了,而且在小词中连篇累牍地予以表现,而且表现得是那样一往情深,铭心刻骨,当然就是“不正”了——这“不正”就是“邪” 。晏几道词的这一特点,也是作为“新声”的宋词之突出个性之一 。所谓“词为艳科”,亦是就这一视角立论 。然而正是词的这一特点,映现出了宋型文化世俗化的鲜明色彩;即是说没宋词的“邪”,也就没有了“新声”的价值 。宋词作为“新声”的“新”,除了以上论及的“俗、私、野”外,就是表现在这一“邪”字 。正由于其不合正统人文规范,才显示出对传统文化观念悖谬作出的反叛和矫正 。因为纲常名教等正统人伦规范本身的价值悖谬已经造成人性的扭曲和偏邪,晏几道等的小歌词唱出的是人性回归的呼唤,是对独立的主体性人格旗帜的张扬 。所以其词之“狭邪”,刚好纠正固有文化价值悖谬之偏而使归人之本质存在(即自我意识及人性)之正 。以“邪”治“邪”,适得其正,这才是真正的“大雅”,这就是黄庭坚谓小山词为“狭邪之大雅”的深层文化意蕴 。?
其次,小山词也是“雅”的 。这表现在其遣词造句的文士色彩和表情达意的含蓄内敛,是其不同于柳永词的个性之一 。小山词的“雅”与乃父《珠玉词》又有所不同,晏殊虽多艳词,但未忘温柔敦厚之旨,于情感的抒发方式上显得有节制,于措辞遣意处亦小心翼翼 。晏几道在写男女私情方面则大胆而狂放,所以陈廷焯说他“不免思涉于邪,有失风人之旨”(〗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10页 。版本同前) 。总之,晏几道词既“邪”又“雅”的特点,与柳永词一样,表现出宋型文化之上、下层文化二维复合的鲜明特色 。小山词又是介于柳永词与晏殊词中间——在俗方面接近柳永,在雅方面接近晏殊,若用其词句“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鹧鸪天》)来形容这种特殊心态,恐怕再贴切不过了——作为旧观念的反叛者,晏几道的行为是“无拘检”的,这与柳永一致;但他只有在“梦魂”中才能“无拘检”,白天清醒是有所收敛的,这又与晏殊一致 。这最能说明在宋代文人接受世俗文化的同时内心产生的一种矛盾——想获得心性的完全自由,又害怕这种自由的真正到来,于是托于梦境,以在幻境中实现内心的渴望 。这是文化转型时期精英文化层的文化个体,在接受下层世俗文化时必然的矛盾心态的反映 。他们在曲子词这种新型的文化载体上,寄托面对文化观念重新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