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然山铭|封燕然山铭摩崖石是汉隶书写

燕然山铭(封燕然山铭摩崖石是汉隶书写)
近日,据报道在蒙古发现了东汉永元元年(公元89年)窦宪率大军大破北匈奴后所立摩崖石刻 。初步确认此刻石即著名的班固所书《封燕然山铭》 。
《燕然山铭》在范晔《后汉书》中有记录,全文共303字 。系永元元年战役杀敌一万三千人,二十余万人投降,获马、牛、羊、橐驼百余万头百思特网 。朱玉麒表示,东汉时期多次汉匈战争中,永元元年战役是一场决定性的战役,使匈奴离开了漠北高原,往西远遁 。燕然山即今蒙古国杭爱山,位于蒙古国中部,离雁门关约1800公里 。作为汉族抗击匈奴的前线,燕然山频繁出现在古诗中,例如王维《使至塞上》“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李白 《发白马》“倚剑登燕然,边峰列嵯峨”等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名句“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借用的便是《燕然山铭》刻石之事 。
燕然山铭|封燕然山铭摩崖石是汉隶书写

据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侯杨方看来,这是一次意义重大的发现,燕然山之战是有史记载的重要战役,终结了中原王朝与匈奴长达几百年的战争,对于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学都有重要影响,“勒石燕然”成为重要的典故以及后世功臣名将向往的功业巅峰 。这次发现“确定了燕然山,确定了《封燕然山铭》具体的地理位置”,“流传了一千多年的史书和史料记录,这次完全匹配上了 。”
此前,北京大学教授朱玉麒曾表示,东汉永元元年的这一战役使匈奴脱离了漠北高原,往西远遁,不过史书上所记的《燕然山铭》一直没有找到,“杭爱山如今现已归于蒙古国了,俄罗斯、蒙古国包含我国的专家从阿尔泰山往北找,都没有踪影 。”
燕然山铭|封燕然山铭摩崖石是汉隶书写

发现《燕然山铭》
燕然山铭|封燕然山铭摩崖石是汉隶书写

考古工作人员在刻石拓片

【燕然山铭|封燕然山铭摩崖石是汉隶书写】

据侯杨方介绍:东汉永元元年(公元89年),车骑将军窦宪北伐匈奴,一直打到燕然山,获得大胜,几乎全歼了北单于主力 。当时,随军的班固写了《封燕然山铭》,刻在摩崖上 。这在《后汉书窦宪传》中有清晰记载 。然而,古代没有经纬度,原来的燕然山也是很大一片山脉,因此,《封燕然山铭》的石刻具体地点在哪里一直没人知道 。
“寻找它的过程是非常难的,但是一旦找到了,就是非常精准的 。”侯杨方表示,他也看了考古团队制作的视频,“燕然山的相对高度不大,在广阔的地域上,有一个巨大的红色的石崖 。这一块基本是无人区,我们看到他们还开着越野车,还扎着营 。这个石崖是7月底刚刚发现的,他们首先要确认是不是《封燕然山铭》,所以架了一个梯子,做了拓片 。现在看来,从文字上是完全匹配的 。”
燕然山铭|封燕然山铭摩崖石是汉隶书写

远眺杭爱山
燕然山铭|封燕然山铭摩崖石是汉隶书写

考古发现现场
燕然山铭|封燕然山铭摩崖石是汉隶书写

考古发现现场
燕然山之战是有史记载的重要战役 。侯杨方介绍说:“当时,匈奴和秦汉王朝已经打了几百年的仗,从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开始北伐匈奴,但一直没有彻底解决匈奴的问题,到了汉宣帝,匈奴向汉朝投降,臣服了 。但是到王莽、东汉初年,又开始反叛 。匈奴在中国历史上真正消失就是这次班固和窦宪的北伐,他们在燕然山消灭了匈奴国,从此匈奴离开了蒙古高原 。2年后,匈奴的残部在阿尔泰山被彻底消灭 。北单于从此不知所踪 。有一个重要的传说就是残部跑到中亚、欧洲去了 。北匈奴就从中国历史上消失了 。而此前投降汉朝的南匈奴就住在河北、山西的长城沿线 。”
《封燕然山铭》中也提及了这场战争的重要性:“兹所谓一劳而久逸,暂费而永宁者也,乃遂封山刊石,昭铭盛德 。”燕然山之战终结了中原王朝与匈奴长达几百年的战争,蒙古草原上的匈奴从此以后就消失了 。
在侯杨方看来,燕然山之战对于我国古代史学和文学都具有重要影响,“‘燕然山’成为中原王朝对游牧民族战争胜利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在文学当中的引用也数不胜数 。”因此,这次发现的意义重大之处还在于“流传了一千多年的史书和史料记录,这次完全匹配上了”,“确定了燕然山,确定了《封燕然山铭》具体的地理位置,还有这件文物的发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