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心学|王阳明心学讲解全集

王守仁心学(王阳明心学讲解全集)
王阳明是中国文化中的儒家大师,而且是属于那种站在顶峰上的大师,可以称之为全能型的思想家 。相比于王阳明取得的赫赫战绩,王阳明为中华文化做出最大的贡献,是他创造了心学,在他的有生之年和今后的历史中,心学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人文化心理的一个组成部分 。同时,王阳明的心学,也成为中华民族对外文化输出的一个重要的产品,他的心学思想,在世界上广为流传影响深远 。
王守仁心学|王阳明心学讲解全集



王阳明的思想精髓是心学,他的思想其实来源于儒家的亚圣孟子的思想 。孟子认为,人人有良知良能,这个良知良能就像是我们的四肢一样,先天地存在我们的内心 。在宋程朱理学之后,王阳明在陆九渊的“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的理论影响下,王阳明在历经人间的无数的艰难险阻之后,在茫茫大荒的贵州龙场悟道,开创了他的心学理论 。
王阳明的心学体系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心即理;二是知行合一,三是致良知 。这构成了王阳明心学大厦的三个基柱,但最为核心的还是他的致良知的思想 。

【王守仁心学|王阳明心学讲解全集】

王阳明的心学,不同于儒家的其他的思想,强调心的作用 。王阳明认为,万事万物都不在心外,而是在我们的内心之中 。万事万物都是依靠人的认识而存在的 。王阳明说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王阳明举了个例子告诉学生,“尔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 。尔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便知此花,不在尔的心外 。” 。有人说这是唯心主义,其实不然,王阳明的意思是说,人认识了这个事物,这个事物对于我而言,才发生价值,否则这个事物对于我而言,是没有价值的,因为他没有被我所感知 。就相当于一个风姿绰约的美女,她漂亮的像天仙一样,但是我没有看见她,她就不在我的心里,这个美女于我而言,是没有意义的,一旦我看到这个美女了,她美丽的倩百思特网影在我的心里投下了层层涟漪,她的美对我产生了价值和意义 。所以,王阳明的心外无物的哲学内涵并非是心产生了万物,而是心认识了万物,万物对于我才产生了价值 。
王阳明的心学的独特价值在于,强调心的作用,强调人的生命洒脱活泼的灵明的体验 。因为,对于一个人来说,心境澄澈,则心无挂碍,才能达到大境界 。
心学就是心即理 。王阳明的心学,是对朱熹等人的理学的一种拨乱反正 。王阳明认为,天理就存在于人的心中,所以,你要格物致知,你不应该骑驴找驴,不要到别处寻找了,你只要到自己的内心深处去找就行了 。因为,理就在自己的内心深处 。也就是说,我们总是通过心来认识外界万事万物的 。因此所谓的心即理,其实就是自己所认同的价值观,一种价值观不被自己的本心所认同,那也不是理,所以,心即理其实就是人内心深处的本心,也就是孟子所说的良知 。
王守仁心学|王阳明心学讲解全集



知行合一 。知行的问题,一直是哲学家们思考的问题 。它不仅是哲学问题,更是和我们的生活和生命息息相关的问题 。换句话说,知行合一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人的生活态度和心灵的修行 。传统的儒家认为,知是行的开始,知的善恶关乎行的善恶,所以儒家最为强调的是致良知 。你得学好,不能学坏,一旦学坏了,你的行为也就是坏的了 。王阳明在传统儒家的基础上,提出了知行合一的思想,开创了中国儒家学说的新天地 。王阳明的基本主张是知行合一,大概的意思是百思特网说,不管是人的知和行,本源自于自我内心的道德律令,都是心的本体,知行是同一个功夫,不可脱离,也不存在谁先谁后的问题 。也就是说,你有良知,就要按照这个去做,不去做算不上知 。所以王阳明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这就是他的知行合一的思想 。但是这里面就存在一个问题,要是我想做一件坏事,那就立即去做吗?王阳明很显然已经考虑到这个逻辑的黑洞 。其实,儒家学说是建立的人性本善的理论基础上的,所百思特网谓良知良能,就是人类在内心深处的善念 。当然,人是社会的动物,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是会有恶念产生的 。所以王阳明明确提出,他的知行合一的思想,最根本的宗旨是要去恶念,因为要是把知行分成两半,心里有了恶念,但是我还没有去做,那就不是恶,我们就不知道去禁止,其实这恰恰是恶的开始 。现在我们提倡知行合一,有了恶念的知就是行了,所以,必须去除恶念 。这就是知行合一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