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期末工作总结怎么写?( 七 )


1.3挖掘人文内涵 , 体现人文价值 。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 , 语文教育曾一度极力追求科学化 , 在教学和教学评价中过分追求客观性、确定性 , 从某种程度上说 , 这是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向自然科学靠拢 , 醉心于数量化和标准化 。尤其是在中考压力下 ,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过度地进行理性分析 , 追求机械化的答案 , 这直接导致了学生思维的局限性 。当然 , 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 , 标准化教学是有必须必要的 , 可是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 , 从学生未来的发展上看 , 这样的教学理念无疑背离了语文教育的特点 , 降低了语文教学的效率 , 伤害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创新意识 。毕竟 , 语文是人文学科 , 理性化、机械化的教学模式无法挖掘出语文的人文价值 , 也就不能充分发挥语文的教育功能 。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语文课程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 。广大语文教师不能不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 。
1.4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 。
罗森塔尔效应实验 , 说教师给学生自信 , 学生就会有高成就 。教师对学生的相信是一种巨大鼓舞力量 。陶行知先生也这样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 , 你的冷眼里有牛顿 , 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 。”作为教师 , 应当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期望 , 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 , 而教师的作用 , 就要唤醒学生的自信 。
我们力求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来 , 即真正使学生嚼出一点味道来或者把学生引向语文审美阅读的轨道 , 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 。教朱自清的《春》 , 教师推敲那句“山朗润起来了 , 水涨起来了 , 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咬文嚼字 , 深究一番 , 嚼出了一些味道来:春天来了 , 春日融融 , 春水涣涣 , 山也变得明朗润泽了 。还有的教师紧扣“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一句设疑点析:春天来了 , 太阳给人什么感觉?“红”字变动词有何含义?这句话的弦外之音是什么?由生活经验入手 , 启动学生的审美想象 , 比较自如地把学联想到春天的色彩 , 欣赏了桃杏艳红、百花争妍的美 , 产生了明媚春光的那种温暖、欣悦的感受 。
2、以学生为主体 , 理解先进的教学模式
随着新课标的普及 , 许多教材资料出现了大幅度改动 , 可是教师的教学模式却没有随之改变 , 仍然是“穿旧鞋” , 在课堂上以自我为中心 , 对学生“一刀切” 。这样陈腐落后的教学模式显得与此刻先进的教学理念格格不入 , 教师教得疲倦 , 学生学得枯燥 , 味同嚼蜡 , 从而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 课堂效率极低 。语文教师应是一个高瞻远瞩的人 , 不应是一个只顾眼前分数、不顾学生本事发展的“近视” 。教师要逐渐将自我的主体地位让位于学生 , 一切以学生为中心 , 以学生自主学习本事为中心 , 仅有经过课堂中师生、生生的合作探究 , 才能使学生逐渐提高语文素养 。在教学实践中 , 教师可采取合作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 如对在阅读过程中涉及到的不一样层次的、学生自我不能独立完成的问题 , 能够经过合作讨论的形式进行探究 , 可在小组讨论中不断补充、更正、完善 , 一些重要的问题如果不能立刻解决 , 教师可参与进来 , 引导学生细细研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