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读后感如何写?( 四 )


在书的第三章作者提到好教师要能够“使课堂变得有趣”,能使学生思考有意义 。对于这一点我有一点点自己的体会 。在工作中,为了能够吸引学生听我的课,在课堂上我会列举很多的案例、新鲜的故事,问题情境的创设是新课程提出的理念,所以,我几乎会在讲一个问题时就举一个例子或是创设情境,我以为通过这些有趣的例子一定可以让学生认真听课,但事实上是,学生更多的是关注我所列举的故事,而对问题却无动于衷 。结果是学生记住了故事,却忘记了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或者这个故事给了他们什么启示 。在这样的课堂上,我让学生处于活跃的状态,但是却没能让他们静下心来认真思考 。没有让学生获得有意义思考的课堂是没有意义的,在书中,作者提出教师要“慎用强夺注意力”,要让学生感兴趣,就要能够促使学生想知道这些有趣事例背后的故事,也就是要能够让学生通过对各种有趣事例进行相应的思考 。同时,教师在教课时要能够思路清晰且有条理,并能够使内容要点环环相扣,让学生能够理解,而不仅仅是机械记忆 。
题海战术始终背负着恶名,批评的人们常说,反复的训练扼杀了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 。威林厄姆用大量的事例证明,反复练习能够获得能力和提高能力,即使在你已经掌握了某种能力,再怎么练也未必能显着提高的情况下,反复练习还能带来另外3个显而易见的好处:为学习新技能作准备,防止遗忘,改善迁移 。所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有针对性的训练是有积极意义的 。当然,作业的难度要适合学生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
威林厄姆认为,专家不只是懂行,他们还创新知识,向该领域增添新的知识 。对于学生来说,一个更谨慎、更实际的目标是理解知识 。学生可能不会提出自己的科学理论,但是他可以深入理解已有的理论 。学生可能不会就史实给出全新的见解,但他可以看懂别人所写的评论 。我们的目标应当是给学生提供一些其他人创新知识的方法,而不是让学生直接创新知识 。
通过对这本书的学习,让我对学生、对自己有了重新的思考和审视,对于重新认识学生、认识教师这项职业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以上是我对《孩子为什么不喜欢上学》这本书中几个观点的一点浅薄的认识,在理解上还有很多不当和不解之处,恳请各位老师不吝赐教 。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读后感如何写?


看了这本书我理解起来比较费力,我只能站在我的角度来说说我的读后感 。孩子不喜欢读书是上幼儿园时生活懒散自由自在,约束力太少,上小学后课程增加作业过多,老师和父母看管太紧生活作息千篇一律,加上小孩认知能力弱处理事情不完善,导致她不太喜欢上学 。读了这十几页我觉得应该拓展孩子学习认知能力,多看书多接触新鲜事物,像老师说的要写周记让她把每天发生有趣的事情记录下来这也许是一种改进的方法 。现在孩子小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容易走神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我们在家要经常告诉孩子,老师上课的时候你一定要跟上老师的节奏,老师在课堂上讲的每一句话都是有益的,只有在课堂上把老师讲的话记在心里自己灵活运用,你在学习上就不会遇到难题不会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