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武汉大学诗词 求闻一多的诗集《死水》里所有的诗( 二 )
就在写完《七子之歌》后不到两个月 , 闻一多怀着早日投身到报效祖国行列中去的理想 , 提前结束了留学生活 , 于当年5月启程回国 , 6月1日乘船到达上海 。然而 , 刚刚踏上祖国土地的闻一多万万没有想到的是 , 迎接他的是街头未干的斑斑血迹 , 两天前这里刚刚发生了帝国主义屠杀我示威群众的“五卅惨案” 。被失望乃至绝望笼罩着的闻一多愤然北上 , 在北京见到了也是从美国回来不久的《现代评论》编辑杨振声 。相同的经历、共同的感受、同样的激愤使他们走到一起 , 闻一多决定把原准备投送《大江季刊》杂志的《七子之歌》及《醒啊》、《爱国的心》等几首诗作 , 提前给《现代评论》发表 。1925年7月4日出版的《现代评论》第2卷第30期 , 刊登了《七子之歌》 。11月25日出版的《大江季刊》第1卷第2期也发表了这首诗 , 闻一多对诗中个别词句又作了一些修改 。
此时正值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高潮 , 因此《七子之歌》一问世就引起强烈共鸣 。一位署名吴嚷的青年读后 , 将其推荐在《清华周刊》第30卷第11、12期合刊上转载 , 并撰写附识说:“读《出师表》不感动者 , 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 , 不孝;古人言之屡矣 。余读《七子之歌》信口悲鸣一阙复一阙 , 不知清泪之盈眶 , 读《出师》、《陈情》时 , 固未有如是之感动也 。今录出聊使读者一沥同情之泪 , 毋忘七子之哀呼而已 。”
但是 , 由于这篇组诗不在闻一多的两部著名诗集《红烛》、《死水》之中 , 也没有收入《闻一多全集》 , 因此 , 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它并不为人们所熟悉 。直到 1997年庆祝香港回归祖国的活动中 , 有人提起了这组作于七十多年前的诗篇 。当年4月出版的《清华校友通讯》曾刊登1947级校友施巩秋题为《重温七子歌思念闻一多》的文章 。随着澳门回归祖国日子的临近 , 第一节就诗咏澳门的《七子之歌》更加引起人们的注意 。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委会正式成立后 , 本报于1998 年5月15日在文艺副刊“水木清华”上刊登了《七子之歌》的《香港》、《九龙》、《澳门》、《台湾》四节 。
1998年初 , 大型电视片《澳门岁月》的总编导在一次偶然翻阅闻一多诗集时 , 也发现了《七子之歌》 , 即请祖籍广东中山的作曲家李海鹰为之谱曲 。李海鹰一遍遍地吟诵闻一多的诗句 , 流着泪在一夜之间完成了曲子 , 他将潮汕民歌的特色融入其中 , 并从配器上也有意贴近闻一多生活的年代 。编导又选中澳门培正中学小学部年仅七岁半的容韵琳小朋友担任领唱 , 她以夹带着浓重澳门乡音的普通话演唱 , 与曲调设计浑然一体 。后来 , 《澳门岁月》的总编导感慨地说:“主题歌词选用闻一多的诗是我们成功的首要因素和关键 。”
如今 , 澳门即将回归祖国 , 又恰逢闻一多百年诞辰之际 , 《七子之歌》的首篇《澳门》在中华大地上再次引起轰动 。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委会澳门委员、主题歌大合唱的指挥陈振华评价说:“这首歌唱出的是是我们灵魂的共鸣 , 时代的共鸣 。澳门很多学校和社会团体都来索要歌谱 , 澳门同胞要唱着这首歌迎接回归的一天 。”
闻一多资料和关于他的诗句作家简介:
闻一多(1899—1946) , 原名闻家骅 。诗人、学者、民主斗士 , 被称为他的三重人格 。新诗集《红烛》、《死水》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 。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 , 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 , 后无来者 。他一身正气 , 抗战蓄髯八年 。1946年夏在昆明遇刺身亡 。
20年代上半叶 , 刚刚从清华学校毕业的闻一多远涉重洋 , 到美国留学 。从1922年开始 , 他先后在芝加哥美术学院、柯泉科罗拉多大学和纽约艺术学院学习美术 , 同时继续用大量的精力从事几年前就开始的新诗创作和文学研究 。独居异域他邦 , 闻一多对祖国和家乡产生了深深的眷恋;在西方“文明”社会中亲身体会到很多种族歧视的屈辱 , 更激起了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 闻一多写下了《七子之歌》等多篇爱国思乡之作 。《七子之歌》的全文是:
- 武汉|武汉樱花5月还有吗
- 武汉|武汉樱花在哪个大学
- 武汉|3月份武汉的樱花开了吗
- ?武汉|为什么武汉3月还这么冷2022
- 武汉|武汉十大人才市场 武汉最火爆的人才市场
- 武汉|武汉十大夜场酒吧 武汉夜店哪家最好
- 武汉|武汉公立幼儿园怎么收费2022
- 武汉|武汉十大高楼排行榜 武汉十大最高的摩天大楼
- 武汉|2022年武汉清明冷吗
- 2022|2022只此青绿武汉巡演有学生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