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亲人诗词 追忆逝去亲人的诗词(古体)( 三 )


5、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 。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州 。——王维《哭孟浩然》
译文:老朋友我再也见不到了,汉水滔滔仍然日夜东流 。请问襄阳遗老今在何方?江山依旧何人再游蔡州?
6、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曹操《薤露》
译文:我瞻望着洛阳城内的惨状,就像当年微子面对着殷墟而悲伤不已 。
7、记醉踏南屏,彩扇咽寒蝉,倦梦不知蛮素 。——吴文英《霜叶飞·重九》
译文:当时我昏醉沉迷,将身边的小蛮和樊素忘记 。如今只有寒蝉呜咽,她的彩扇又在哪里?我的爱妾又去了何地?
8、唯人归泉下,万古知已矣!拊膺当问谁,憔悴鉴中鬼 。——梅尧臣《书哀》
译文:只有人死去葬在九泉,从古以来就知道再没有希冀 。我悲痛地捶着胸膛又去向谁发问,只看见镜中憔悴得鬼一样的自己 。
怀念逝去亲人姥姥姥爷的诗句音容犹在慈祥笑,
片片追忆祖孙情 。
一缕思念寄夜雨,
两世重隔眼朦胧 。
悼念亲人的诗句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 。
出自:[汉]韩婴《韩诗外传》
亲人已仙游,未呈儿孙福 。游魂于千里,如何度思量 。
亲人仙游去,儿孙福未触 。游魂千里处,思量千百度 。
亲人已仙游,未聚儿孙楼 。游魂千里奏,如何思量愁 。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 。
不思量,自难忘 。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1]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
夜来幽梦忽还乡 。
小轩窗,正梳妆 。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
料得年年断肠处,
明月夜,短松冈 。
【注释】
[1]孟启《本事诗·徵异第五》载张姓妻孔氏赠夫诗:“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 。”
苏轼十九岁与同郡王弗结婚,嗣后出蜀入仕,夫妻琴瑟调和,甘苦与共 。十年后王弗亡故,归葬于家乡的祖莹 。这首词是苏轼在密州一次梦见王弗后写的,距王弗之卒又是十年了 。生者与死者虽然幽明永隔,感情的纽带却结而不解,始终存在 。“不思量,自难忘”两句,看来平常,却出自肺腑,十分诚挚 。
“不思量”极似无情,“自难亡”则死生契阔而不尝一日去怀 。这种感情深深地埋在心底,怎么也难以消除 。读惯了词中常见的那种“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柳永)的爱情浓烈的词句,再来读苏轼此词,可以感受到它们写出不同人生阶段的情感类型 。前者是青年时代的感情,热烈浪漫,然而容易消退 。后者是进入中年后一起担受着一生忧患的正常的夫妻感情,它象日常生活一样,平淡无奇,然而淡而弥永,久而弥笃 。苏轼本来欣赏“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的艺术风格,这首词表达的感情就是如此,因此才能生死不渝 。
此词还有一个值得注意之处,即这次梦中的夫妻相会,清楚地打上了生死之别的烙樱梦中的王弗“小轩窗,正梳妆”,犹如结缡未久的少妇,形象很美,带出苏轼当年的闺房之乐 。但是十年来的人世变故尤其是心理上的创伤在双方都很显然 。
苏轼由于宦海浮沉,南北奔走,“尘满面,鬓如霜”,心情十分苍老 。王弗见了苏轼,也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似乎在倾诉生离死别后的无限哀痛 。生活的磨难,对于无意识的梦境,同样起着潜在而深该的影响 。末了三句设想亡妻长眠于地下的孤独与哀伤,实际上两心相通,生者对死者的思念更是惓惓不已 。
关于思念已故亲人的诗词1、江城子 苏轼 宋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
译文
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 。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 。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 。即使相逢也应该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 。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 。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
2、 西江月 苏轼 宋
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 。海内进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 。
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忆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
译文
玉洁冰清的风骨是自然的,哪里会去理会那些瘴雾,它自有一种仙人的风度 。海上之仙人时不时派遣来探视芬芳的花丛,那倒挂着绿羽装点的凤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