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堂春诗词赏析 纳兰性德《画堂春》赏析

这首描写爱情的《画堂春》与纳兰容若以往大多数描写爱情的词不同,以往容若的爱情词总是缠绵悱恻,动情之深处也仅仅是带着委屈、遗憾和感伤,是一种呢喃自语的絮语,是内心卑微低沉的声音 。而这一首词仿佛换了一个人,急促的爱情表白,显得苍白之余,还有些呼天抢地的悲怆 。
词的上片劈头便是“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这样的句子,并不曾经过眉间心上的构思,不过是脱口而出,再无其他道理 。犹如一位女子,没有丝毫的妆点,素面朝天,但因为有天姿的底蕴,耐得住人们去品味 。明明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佳人,偏偏要经受上天的考验,无法在一起,只能各自销魂神伤,这真是老天爷对于有情人开的最大的一个玩笑 。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既然相亲相爱都不能相守,那么老天爷,这春天你为谁开放?词人的指天怒问让人叹息,他真是情何以堪 。作者将古人诗句加以修改,运用得十分到位 。骆宾王的原句想来并无多少后人知晓,但纳兰容若的这首词却是传遍了大江南北 。
下片转折,接连用典 。小令一般以频繁用典为大忌,此为通例,而这首词用典很讲究,丝毫没有堆砌的感觉 。“浆向蓝桥易乞”,这个故事讲的是裴航从樊夫人的诗句得到启示,千辛万苦娶到自己爱慕的云英 。
词人用这个典故,其实是想说裴航那样的际遇于他而言,也是有过的,但想来他也遇到了如同裴航一样的大难题,可惜,没有仙人指路,毫无解决办法,故而苦闷万分 。“药成碧海难奔”,即使现在有不死灵药也是无可奈何,在词人眼里,心上人正像月宫之中孤零零的嫦娥仙女,冷冷清清,与他天人永隔,寂寥半生 。
之后所写的“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也是一个典故 。传说大海的尽头就是天河,那里曾有人每年八月乘槎往返于天河与人间,从不失期,好奇的人便效仿踏上了探险之路 。漂流数日后,那人见到了城镇房屋,还有许多男耕女织的人们 。
他向一个男子打听这是什么地方,男子只是告诉他去蜀郡问问神算严君平便知道了 。严君平掐指一算后,居然算出那里就是牛郎织女相会的地方 。词人用这个典故,是想说自己虽然知道心中爱的人与自己无缘,但还是渴望有一天能够与她相逢,在天河那里相亲相爱 。
结句则采用了中国诗词用典时暗示的力量,纳兰容若有意让词意由“饮牛津”过渡到“牛衣对泣”的典故,他是权相明珠之子,家产本不贫穷,现在用“相对忘贫”之语,无非说如果他若能同她相见,一个像牛郎,一个像织女,便是做睡在牛衣中的贫贱夫妇,他也满足 。
全词直抒胸臆,落落大方,将一段苦恋无果乃至悲痛终生的感情完美呈现,丝毫没有其他爱情词中小女人式的委婉,表达了词人纵然无法相守也保留着一线美好的愿望 。
画堂春诗词赏析 纳兰性德《画堂春》赏析

扩展资料:
1、创作背景
传闻纳兰性德与表妹青梅竹马,情投意合,但表妹被康熙帝纳为妃子,两人生生分离,其痛难抑,织女牛郎仙凡相恋,尚且能每年相会一次,而纳兰性德对心上人的爱恋,却只能通过此词来遥寄,此词亦被解作悼亡之作 。
2、名家点评

【画堂春诗词赏析 纳兰性德《画堂春》赏析】

现代作家苏雪林《清代男女两大词人恋史之迷》:以为此恋人为“入宫女子”,“桨向蓝桥易乞”似说态人未入宫前结为夫妇是很容易的;“药成碧海”则用李义山诗,似说恋人入宫,等于嫦娥奔月,便难再回人间,李义山身入离宫与宫嫔恋爱,有《海客》一绝,纳兰容若与入宫恋人相会,也用此典,居然与李义山暗合 。当代作家赵秀亭、冯统一《饮水词笺校》:此阕写恋人在天,欲访而无由 。
3、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清代词人,叶赫那拉氏,原名成德,因避皇太子胤礽(小名保成)之讳,改名性德 。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大学士明珠长子,出生于满州正黄旗 。自幼天资聪颖,18岁考中举人 。康熙十五年(1676)中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 。随扈出巡南北,并曾出使梭龙(黑龙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扰东北情况 。
诗文均很出色,尤以词作杰出,著称于世,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 。他曾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后更名为《饮水词》,后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342首,编辑为《纳兰词》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有谁知道纳兰性德创作《画堂春》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和诗词鉴赏纳兰性德曾多次表达过他愿意追随卢氏而去的心情,如这首《画堂春》表达了他和卢氏虽不能同生,但却能同死的愿想 。论者进行了猜测 。这是一位“入宫女子”,并指此女子即性德表妹谢氏,谓其未入宫时,易与结为夫妻,入宫之后等于嫦娥奔月,便再难回人间,解作悼亡之作最近事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