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花”字的古诗有哪些

1、《赠汪伦》
作者:李白(唐)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译文:李白坐上小船刚要离开,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桃花潭水即使深有千尺,也比不上汪伦相送之情 。
2、《鸟鸣涧》
作者:王维(唐)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
译文:很少有人活动只有桂花无声地飘落,夜里一片静谧春日的山谷寂寂空空 。明月升起光辉照耀惊动了山中栖鸟,不时地高飞鸣叫在这春天的溪涧中 。
带有“花”字的古诗有哪些

3、《江村即事》
作者:司空曙(唐)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
译文:垂钓归来,却懒得把缆绳系上,任渔船随风飘荡;而此时残月已经西沉,正好安然入睡 。即使夜里起风,小船被风吹走,大不了也只是停搁在芦花滩畔,浅水岸边罢了 。
4、《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作者:杨万里(宋)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译文: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
5、《大林寺桃花》
作者:白居易(唐)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
译文: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
在古诗词文中,哪些动植物是表示哪些作者的情感的?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 。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 。
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1. 杨柳 。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 。“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 。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
2. 长亭 。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 。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 。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
3. 南浦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 《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 。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
4. 酒 。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 。”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 。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
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1. 月亮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特别是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从良好的祝愿出发,写兄弟之情 。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 。
2.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 。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元代《西厢记》结尾崔莺莺长亭送别时唱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情景相生,其情不堪,成千古绝唱 。
3. 莼羹鲈脍 。典出《晋书·张翰传》 。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 。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如曾任国民党中央日报社长马星野先生的《呈南怀瑾先生谢赠鲜味》诗:“拜赐莼鲈乡味长,雁山瓯海土生香 。眼前点点思亲泪,欲试鱼生未忍尝 。”使多少人洒下思乡思亲行行热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