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在哪|历史上的“西京”城今何在?( 二 )


在整个唐朝,长安被明确设置为“西京”的时间只有短短15年(公元742年到公元757年),凤翔被明确设置为“西京”的时间则更短,只有5年(公元757年到公元762年) 。但是,长安城毕竟是做了一千多年的西部京师,习惯上还是会把长安称为“西京” 。长安之后,凤翔城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二个被明确授予“西京”称号的城市 。
在从周朝到唐朝的两千年历史之中,以农耕产业为基础的华夏文明始终以关中平原与河洛平原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长安(及其前身丰镐、咸阳)与洛阳各自位于关中平原与河洛平原之上,实现大一统与北方一统的王朝也往往将其帝都选在长安或洛阳 。这种摇摆于“东西两京”之间的周秦汉唐定都规律,其实正是关中与河洛在周秦汉唐时期位于整个华夏文明战略中心的体现,甚至即便官方没有授予长安以西京的称号,民间也会在习惯上称呼长安为“西京”或“西都”,这种习惯甚至影响到了宋元时期,著名元曲大家张养浩的一句:“望西都、意踌躇,宫阙万千都做了土”,便是明证 。
“东京”变“西京”:五代十国时的洛阳
后梁政权取代唐朝之后,便以首都开封为东都、以陪都洛阳为西都,而后虽有后唐政权再度以长安为西都,但取代后唐的后晋、后汉、后周乃至北宋,则先后把位于南北大运河枢纽的开封当做首都,并称其为“东京”,相对的“西京”则被安排给了洛阳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要知道洛阳在唐末以前的历史中,总是以“东京”“东都”为其京号的,却因为关中与中原地区在唐宋之际的持续衰落,而变成了五代政权与北宋政权的“西京” 。
除了北方的五代政权有设置西京外,南方十国之中的南唐、吴越两国也有设置“西都”,南唐国的“西都”便是国都金陵,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市,与南唐陪都东都江都(今扬州)并称“东西两都”;吴越国的西都则是首都杭州,与吴越陪都东都越州(今绍兴)并称“东西两都” 。所以,金陵(今南京)与杭州也曾短暂做过东南割据政权的“西京”城 。
由盛而衰的“西京”:宋辽夏金时的洛阳与大同
北宋政权百思特网实行“四京制”,分别设置“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北京”大名府(今河北邯郸大名县)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而洛阳作为北宋的陪都,保有了“西京”的名号,洛阳在当时甚至成为中原士人的文化中心,二程在此开创“洛学”,司马光在此编著《资治通鉴》,如欧阳修等文豪又多有在洛阳任官创作的经历 。南宋偏安后,只是以杭州为“临安”,在理论上并没有放弃已经被金国所占领的北方四京,可以说,洛阳依然是南宋政权在名义上的“西京” 。
与两宋政权同期存在的北方辽、夏、金政权,也学着中原政权的模样,设置了西京 。辽朝与金朝的“西京”,都是大同府,也就是今日的山西省大同市 。大同由于始终处于辽金版图的西部重心地带,所以获得了两百年左右的辽金西京地位 。与宋辽金并立的西夏,以其首都兴庆府为“东京”,以军事重镇西平府(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为“西京”,从而模仿中原政权形成两京并列的形制 。
西京在哪|历史上的“西京”城今何在?



洛阳城复原图
辽宋夏金以后的元明清三朝,在长达七百多年的时间里,均未曾设置过西京或西都,所以西京、西都之名号,便没有像南京、北京那样从“京号”转化为地名,这才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
综上,中国历史上一共出现过7座“西京”城,它们的名字与对应的设置西京的朝代分别是:
长安(陕西西安):东汉陪都、曹魏陪都、北周首都、隋初首都、唐朝首都、后唐陪都
凤翔(陕西凤翔):唐朝陪都
洛阳(河南洛阳):后梁陪都、后晋陪都、后汉陪都、后周陪都、北宋陪都
金陵(江苏南京):南唐首都
杭州(浙江杭州):吴越首都
大同(山西大同):辽朝陪都、金朝陪都
西平(宁夏固原):西夏陪都
唐代李思训绘《长安宫阙图册》
原题为:历史上的那些“西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