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时间,习俗,诗句( 二 )


艾,又名家艾、艾蒿 。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 。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 。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 。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 。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 。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
端午节诗歌诗句:
端午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
竞渡歌(节录)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
节令门.端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
七律.端午
老 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
端午时间,习俗,诗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2015年的端午节是:2015年6月20日 。
端午节的习俗: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 。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 。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 。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 。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 。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 。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 。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 。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 。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 。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 。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 。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 。“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 。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 。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 。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 。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
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 。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