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属高风晚|况属高风晚中的属( 二 )


我们从王勃著名的《滕王阁序》中可以看得出来 , 这其实是王勃的一份自荐书 , 他一直非常渴望能跻身仕途 。然而在求仕方面 , 他显得比较性急 。他很年轻 , 不了解官场的黑暗 。所以对前途产生了一种畏惧的心理 。内心十分痛苦 。
在王勃被逐出王府的第二年 , 他沿着长安一路走到巴蜀散心 。后来他得到一个当官的机会 , 就急着要返乡参加“时选” 。当他走到长江边上时 , 因为一时没有渡船 。看到眼前茫茫的江水 , 想起世路的艰辛 , 无穷的悲辛就泛上心头 。
后来 , 他当上了参军 。有一次 , 因为在家中藏匿了一个叫曹达的逃奴 , 害怕事情败露 , 又将曹达杀死 。结果差一点被判处死刑 , 只是运百思特网气较好 , 遇上特赦才活下来 。
况属高风晚|况属高风晚中的属



这一件事还影响到他当官的父亲 , 害得他父亲被贬到了交趾(今天的越南) 。结果他赴交趾探望父亲 , 返回途中溺水而亡 。
王勃很小的时候 , 他的父亲就有意识地向当官的亲友写信推荐他 , 见人就说他儿子是一个天才 。可见 , 王父对他的寄望非常高 。如此一来 , 王勃身上就有了很大的压力 。
我们都知道 , 近些年来中科大搞过一个少年班 。里面许多天才儿童 , 十三四岁上了大学 , 结果最后很多人都没有什么作为 。其中一部分人索性出家当了和尚 , 没出家的也有一大部分泯然众人 。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还是因为家长的急功近利 , 和外界给了他们太多的压力 。
王勃身上的压力肯定不小 , 所以他才会去帮沛王写帮闲文章 。结果 , 导致自己被贬 。后来 , 也因为太在乎自己的仕途 , 救人之后又杀人 。
况属高风晚|况属高风晚中的属



十八岁的少年王勃 , 对前途是迷茫的 。长江万里惹人愁吗?月黑风高惹人愁吗?狂风扫落黄叶 , 惹人愁吗?并非如此 。只有一个人心中先有愁 , 才会看到什么都生愁 。
结语杜甫曾经写过一首诗 , 为初唐四杰正名 , 极力维护四杰在文学史上的功绩 。其中一句非常出名 , 就是“尔曹身与名俱灭 , 不废江河万古流” 。想象得到 , 杜甫是认真学习过四杰的文章和诗篇的 。
王勃这一首《山中》所描绘的长江秋景图 , 给了杜甫极大的启发 , 最后被提炼成了《登高》中的千古佳句 。不过 , 杜甫忧国忧民的“愁”和王勃对个人际遇的“愁” , 却迥然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