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传情”的古诗词有哪些

《牡丹》
《伤近者不见》
《红窗听·淡薄梳妆轻结束》
《踏莎行·柳眼传情》
《惜奴娇·风骨萧然》
《牡丹》
年代:唐作者:薛涛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
鉴赏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 。”别后重逢,有太多的兴奋,亦有无限的情思 。面对眼前盛开的牡丹花,却从去年与牡丹的分离落墨,把人世间的深情厚意浓缩在别后重逢的特定场景之中 。“红笺”,当指薛涛纸,是诗人创制的深红小笺 。“泪湿红笺”句,诗人自己进入了角色,读来亲切感人 。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化牡丹为情人,笔触细腻而传神 。“巫峡散”承上文的怨别离,拈来宋玉《高唐赋》中楚怀王和巫山神女梦中幽会的故事,给花人之恋抹上梦幻迷离的色彩:担心与情人的离别会象巫山云雨那样一散而不复聚,望眼欲穿而感到失望 。在极度失望之中,突然不期而遇,更使人感到再度相逢的难得和喜悦 。诗人把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意外地发现桃花源仙境和传说中刘晨、阮肇遇仙女的故事捏合在一起(唐人把武陵和刘晨、阮肇遇仙女的故事联系在一起,见《全唐诗》卷六九O王涣《惘怅诗》),给花人相逢罩上神仙奇遇的面纱,带来了惊喜欲狂的兴奋 。两句妙于用典,变化多端,曲折尽致 。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两句既以“馨香”、“不语”射牡丹花的特点,又以“传情”、“彼此知”关照前文,行文显而不露,含而不涩 。花以馨香传情,人以信义见著 。花与人相通,人与花同感,所以“不语还应彼此知 。”
以上六句写尽诗人与牡丹的恋情,末两句,将诗情推向高潮:“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安枕席”于栏边,如对故人抵足而卧,情同山海 。深夜说相思,见其相思之渴,相慕之深 。这两句想得新奇,写得透彻 。
此诗将牡丹拟人化,用向情人倾诉衷肠的口吻来写,新颖别致,亲切感人,自有一种醉人的艺术魅力 。
薛涛
薛涛(约768~832年),唐代女诗人,字洪度 。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因父亲薛郧做官而来到蜀地,父亲死后薛涛居于成都 。居成都时,成都的最高地方军政长官剑南西川节度使前后更换十一届,大多与薛涛有诗文往来 。韦皋任节度使时,拟奏请唐德宗授薛涛以秘书省校书郎官衔,但因格于旧例,未能实现,但人们却称之为“女校书” 。曾居浣花溪(今有浣花溪公园)上,制作桃红色小笺写诗,后人仿制,称“薛涛笺” 。成都望江楼公园有薛涛墓 。
《伤近者不见》
年代:唐作者:王建
离人隔中庭,幸不为远征 。雕梁下有壁,闻语亦闻行 。天涯尚寄信,此处不传情 。君能并照水,形影自分明 。
红窗听·淡薄梳妆轻结束
[ 宋 ] 晏殊
原文
淡薄梳妆轻结束 。天意与、脸红眉绿 。断环书素传情久,许双飞同宿 。
一饷无端分比目 。谁知道、风前月底,相看未足 。此心终拟,觅鸾弦重续 。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人 。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
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 。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
《踏莎行·柳眼传情》
年代:宋作者:曾协
柳眼传情,花心蹙恨 。春风处处关方寸 。朱帘卷尽画屏间,云鬟半亸罗衣褪 。
燕语莺啼,日长人困 。鱼沈雁断无音信 。琵琶声乱篆烟斜,寸肠欲断无人问 。
曾协(?-1173)字同季,号云庄 。南丰(今属江西省)人 。南宋诗人 。著名宋朝官吏 。曾肇之孙 。曾巩之侄孙 。宋绍兴年间,举进士不第,以荫授长兴、迁嵊县丞,继为镇江、临安通判 。孝宗乾道七年(1171)知吉州,改抚州(《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一之五四、五五),终知永州(今湖南零陵) 。乾道九年(1173)卒 。善诗文 。世称“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 。
《惜奴娇·风骨萧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