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晏殊的诗意( 三 )


昨夜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了天涯路 。想给我的心上人寄封信,可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
疑难点注释:①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属江西)人 。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 。宋仁宗时官至同平章事兼枢密使,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 。卒谥元献 。他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而笔调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丽,为当时词坛耆宿 。有《珠玉词》 。②槛:栏杆 。③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 。④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 。⑤尺素:书信的代称 。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
赏析点拨:
这首词写离恨相思之苦,情景交融,细致入微,感人至深 。上片重在写景,寓情于景,一切景语皆情语 。在诗人的眼中,菊花似为愁烟所笼罩,兰花上的露珠似乎是它哭泣时流下的泪珠,这一亦真亦幻幽极凄绝的特写镜头,正是抒情主人公悲凉、迷离而又孤寂的心态的写照 。“罗暮轻寒”二句将笔触由苑中折回室内,似乎是写燕子由于罗幕轻寒而离去,实则写作者身之所感,也是作者心之所感 。“燕子双飞去”,不仅是带有鲜明的季节特征的景物,而且,燕之“双飞”更衬出人之“孤栖” 。不难想象,当作者目送时而绕梁呢喃、时而穿帘追逐的双燕相随而去之际,该怀着怎样一份孑然独立的怅惘!“明月不谙”二句引来明月作进一步的烘托与映衬 。作者嗔怪“明月不谙离恨苦”,是从另一角度加以生发——月已圆而人未圆,作者对那皓洁的月光羡极生妒、略致微词,乃是情理中 。
下片写登楼望远 。“昨夜西风”句,使固有的惨澹、凄迷气氛又增添了几分萧瑟、几分凛冽 。西风方烈,碧树尽凋;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望尽”,既表明其眺望之远,也见出其凝眸之久,从时空两方面拓展了词境 。但“望尽天涯路”,不见天涯人 。既然如此,那就只有寄书寄意了 。“山长水阔知何处”,以无可奈何的怅问作结,给人情也悠悠、恨也悠悠之感 。”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此词“昨夜西风”三句和欧阳修、辛弃疾的词句一起比作治学的三种境界中之第一境界,足见本词之负盛名 。
即第一境界为: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
第二境界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第三境界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婉约派的诗人有哪些?婉约派:柳永 《雨霖霖》语言明畅通俗,多用口语,感情凄婉,音律谐婉,但有些词比较庸俗 。秦观 《鹊桥仙》等风格轻柔,善于刻画鲜明的形象 。李清照 《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醉花阴》等 前期的词多表现闲适生活,妩媚风流,后期作品多抒发身世之感,感情凄苦低沉 。
晏殊的全部诗词 。清平乐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 。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
清平乐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 。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栏杆 。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
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远知何处 。
木兰花
燕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 。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 。
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 。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 。
浣溪沙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

【浣溪沙晏殊的诗意】

踏莎行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 。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 。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
浣溪沙
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曲阑干影入凉波 。
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酒醒人散得愁多 。
撼庭秋
别来音信千里 。怅此情难寄 。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无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