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经曲诗词有哪些( 三 )
近体诗:近体诗是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 。当时为了与过去的非格律诗加以区别,称格律诗为近体诗或今体诗 。
近体诗又分为律诗、绝句、排律三种 。
律诗分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每首八句,每两句叫一联 。头两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 。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偶数句句尾要押韵(通常押平声韵,首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 。每个字用平声(相当现代汉语的阴平和阳平)还是用仄声(相当现代汉语的上声和去声)都有规定 。如《过故人庄》是五言律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七言律诗 。
绝句又叫截句、断句,因其形式很像截取律诗的一半 。或五言,或七言 。每首四句,二、四句要押韵(通常押平声韵),句中各字用平声还是仄声也有规定,绝句用不用对仗都可以 。如《送元二使安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都是绝句 。
词 。词还有曲子词、长短句、诗余、乐府等名称 。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 。开始是用来为某乐谱配词,用于歌唱的 。为谱配歌词叫填词,填词所选定的调子叫词调,词调都有名称(如"水调歌头"、"念奴娇"等),叫做词牌 。后来成了与音乐失去联系的一种文学体裁,词牌也便成了说明文字声韵格式即词谱的名称 。填词时为点明题旨,多在词牌下另标题目 。如"早行"、"咏梅"等 。
词一般按字句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类 。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上为长调 。一首词只一段的叫单调,两段的叫双调,三段、四段的叫三叠、四叠 。一段叫一阕 。双调中的两段,称上阕、下阕,或叫上片、下片,三叠、四叠中的段落按次序叫第一阕、第二阕……词在句式方面的基本特征是长短句,从一字句到十一字句都有 。词谱中对每种词调的平仄、押韵都有规定 。
曲 。曲是由词进一步发展而成的 。宋、金时期北方产生了新的乐曲曲词,发展到元代,就形成了与唐诗、宋词并称的元曲(又称北曲)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是清唱曲,包括小令与套数;杂剧是可以演出的戏曲 。另外,流行在南方用南曲演唱的叫南戏 。
小令一般常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只有几句到十几句,必须按曲牌规定的字数、平仄、韵脚填写 。
套数又称套曲或散套,是成套的曲子,由两支或两支以上的曲子组成,其组成有一定的规则 。
杂剧是戏曲,有唱词、科介、宾白 。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一般分四折加一个楔子 。一折相当一幕,楔子在开头或四折中间,相当于序幕或过场 。全剧由科介、宾白、唱词互相配合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性格 。角色有旦、末、净、丑 。全剧曲子由主角一人唱到底 。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
诗词曲是什么诗:诗是一种最普遍的艺术,如阳光一般洒落在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
我们的祖先——原始人类对许许多多的自然现象,如风、电、雷、雨等无法理解,于是 统统把这一切归于神明 。出于敬畏,原始人类唱歌跳舞地对神明唱出颂歌,表达了人们的期望——风调雨顺,获得丰收等等 。这便是诗的起源 。
它源于宗教 。还有一种形式,起源于劳动 。原始人一面劳动,一面发出单纯而有节奏的呼叫,以忘却劳动带来暂时的痛苦和振奋精神,协调动作 。渐渐这种单纯而有节奏的呼叫声,发展成为模仿劳动本身的声音和表达劳动者本身感情诗歌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诗是韵文,从劳动时发生的;小说是散文,从休息时发生的 。”所以我们说,诗是普遍的艺术,是一种最为古老的文学艺术样式 。
诗最本质的特征是抒情美 。无论是小说、散文、戏剧、最优美之处,无不闪现出诗的光环来 。因而诗是文学中的文学 。在艺术领域中,诗无所不在 。诗美是艺术美的普遍因素的最高体现 。诗歌的美也不时出现在非文学艺术的领域中,科学著作中的精美片段,甚而在人的生活状态、工作状态中也散发出智慧光彩都有诗的踪影 。
诗并不是只在诗里,而且抒情美是一切文学样式和艺术类型的共同质素 。所以,诗是一种普遍的艺术,甚至是超过艺术疆界的艺术 。
中外历代诗论对诗的本质有两种很著名人的界说:一是“诗如画”,二是“诗父音乐同质” 。这两种界定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一定的合理性,因而当时影响较大 。但是事实上,这两种界定法却缺乏科学性 。
词:词是一种抒情诗体,是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乐府诗 。它的严格的格律和在形式上的种种特点,都是由音乐的要求而规定的 。词和诗在形式上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点:
- 神兽|中国十大传统神兽,中国神兽有哪些
- 《唐宪宗传》经典读后感有感
- 希望你是人类经典读后感有感
- 《尘埃落定》经典读后感有感
- 思考世界的孩子经典读后感有感
- 经典故事:猴子的欲望(深刻)
- 经典小小说:《潜规则》
- 宋本周易注疏经典读后感有感
- 《山海经》的世界读后感摘抄
- 《一位女士的画像》经典读后感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