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损人的诗句

你可以用打油诗啊!我给你几个例子:
远看深圳像天堂,近看深圳像银行;到了深圳像牢房,不如回家放牛羊 。
个个都说深圳好,个个都往深圳跑 ;深圳挣钱深圳花,哪有钞票寄回家 。
都说这里工资高,害我没钱买牙膏;都说这里伙食好,青菜里面加青草 。
都说这里环境好,蟑螂蚂蚁四处跑 ;都说这里领班帅,个个平头像锅盖 。
年年打工年年愁,天天加班像只猴;加班加点无报酬,天天挨骂无理由 。
碰见老板低着头,发了工资摇摇头;到了月尾就发愁,不知何年才出头
古诗:
前清才子李调元也是位打油的高手 。据云,李在任两江主考期间,众士子不服,与李吟诗联对 。比到最后以麻雀为题,各人吟一首诗 。李不假思索,吟出二首打油诗 。其一云:
一窝一窝又一窝,三四五六七八窝 。
食尽皇王千钟粟,凤凰何少尔何多!
其二云:
一个一个又一个,个个毛浅嘴又尖 。
毛浅欲飞飞不远,嘴尖欲唱唱不圆 。
莫笑大鹏声寂寂,展翅长鸣上九天 。
众士子先是哈哈大笑,继而哭笑不得,最后呆如木鸡 。李调元含笑不语,扬长而去 。
也有写打油诗的皇帝 。相传清代乾隆皇帝年间,某翰林上书时,将“翁仲”误作“仲翁”,乾隆顺手批道:
翁仲如何作仲翁,十年寒窗少夫功 。
而今不许为林翰,罚去江南作判通 。
乾隆以“毒”攻“毒”,故意将“功夫”、“翰林”、“通判”写作“夫功”、“林翰”、“判通”,这位翰林满面羞愧,灰溜溜地去了江南 。
最有趣的数一首讽刺一些所谓的诗人的打油诗:
生平不见诗人面,一见诗人丈八长 。
不是诗人长丈八,如何放屁在高墙?
此诗语言粗俗,讥诮诙谐,令人捧腹,足以令那些“诗人”们无地自容 。
打油诗也常用于吹牛 。古代一干读书人偶然在野外相遇,互相吹嘘自己的才学,争执不下,最后决定各人吟一首最能表现自己才学的诗定高下 。一书生技压“群雄”,勇夺冠军 。其诗云:
天下文章数三江,三江文章数故乡 。
故乡文章数舍弟,舍弟与我学文章 。
此诗一出,其他书生再无话说 。
把打油诗的吹牛功能发挥得登峰造极的当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那个诗界泰斗也写出“杨家有个杨大妈,今年年纪五十八 。身材长得高又大,浓眉大眼阔嘴巴”的“全民皆诗人”的年代里,涌现出了许多“农民诗人”,有四首打油诗当属“代表作”:
(一)
种个南瓜像地球,架在五岳山上头 。
把它扔进太平洋,地球又多一个洲 。
(二)
一个稻穗长又长,黄河两岸架桥梁 。
十辆汽车并排走,火车开来不晃荡 。
(三)
一头肥猪大又长,猪身横跨太平洋 。
猪背可以降飞机,猪身成了飞机场 。
(四)
稻堆堆得圆又尖,社员堆稻上了天 。
扯片白云擦擦汗,凑近太阳吸袋烟 。
还有一种特殊的打油诗,整首诗十七字,民间俗称为“三句半”,这里也有一个故事 。相传古有一书生,自视甚高,恃才放旷,常自诩自己出口成章,可惜在实际写作中,就是一首绝句,也常常在念最后一句时卡了壳,只得匆匆用二个字结束,于是获得了“三句半”的雅号 。有一次,“三句半”在野外碰到一农家姑娘,诗兴大发,出口吟道:
夕阳照山庄,走来一姑娘 。
金莲只三寸,横量 。
那农家姑娘一听,气得花容变色,叫来家人把“三句半”扭送到公堂,一上公堂,“三句半”一看县官是姓王的,不觉脱口而出:
县官本姓王,一心当皇上 。
咔嚓只一声,命丧 。
损人的诗句大全中国最早在讽刺诗可能要数《诗经》中的部分篇章,《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有皮有齿,人而无止 。人而无止,不死何俟?相鼠有皮有体,人而无礼 。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诗好难找啊,骂人不带脏字的有:
中国那么多兵器你不学,偏学剑;
上剑不学学下剑;
下剑招式那么多,你学醉剑;
铜剑铁剑你不学,去学银剑!
终于,你练成了武林绝学:醉银剑 !
最后达到人剑合一的境界---剑 !
发现圣人也骂人 。孟子曰: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连持不同见解的读书人都要骂,可见中国自古有读书人骂人的传统 。读书人和常人的区别在于骂人的入骨程度不同而已 。
你什么都没做错!只能怪达尔文的进化论惹的祸!
长得难看不是你的错 。是你活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