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不愧臣子的最高称赞出将入相,谋胜孙武,勇过白起。

历史上历朝历代大臣都是非常重要的国家决策构成,毕竟皇帝不可能事必躬亲,出谋划策也需要集思广益博采众长,这就对臣子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出将入相”可以说是一个人才最高的评价了 。也即出征可为将帅,入朝可为宰相,这是古代历史上比较推崇的人才水准 。在唐朝之前,尤其是武则天设置武举人之前,文官和武官并没有严格的区分 。而在春秋战国时期,因为称霸和兼并战争的需要,文武双全的人们比较受到欢迎 。其中,战国时期的吴起就是非常典型的代表 。


【它不愧臣子的最高称赞出将入相,谋胜孙武,勇过白起。】早在西周创立的时候,不管是姜太公还是周公,都是文能安邦定国,武能带兵作战的人才 。到了春秋时期,齐桓公的相国管仲,一方面通过变革帮助齐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另一方面,老马识途说的就是管仲带兵打仗的经历 。可以这么说,在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的过程中,文武双全的管仲贡献了关键作用 。而到了战国时期,吴起的经历比起管仲,丝毫不逊色 。进一步来说,管仲只是在齐国一个国家建功立业 。而吴起至少是在魏国和楚国两大强国出将入相,这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是十分罕见的 。


出生在卫国的吴起,娶了一个齐国的妻子 。在公元前412年,鲁穆公想任用吴起,但是对吴起妻子的身份有所怀疑 。对于渴望建功立业的吴起,于是杀掉妻子表示不偏向齐国 。鲁穆公任命吴起为将,率军大败齐军 。不过,吴起还是在鲁国丢了官职,选择投奔到魏国 。
在魏国期间,吴起率军攻克秦国河西地区的临晋、元里并筑城,迫使秦国只能退守至洛水 。因为爱兵如子,吴起得到广大士兵的拥护 。而在和秦军的多次交战中,吴起的兵力虽少,但士兵无不奋力死战 。由此,魏国霸占了原本属于秦国的河西地区,一定程度上威胁到秦国的战略安全 。


与此同时,吴起除了一生七十多战,无一败绩的骄傲履历,也在担任西河郡守期间表现出政治家的才干 。吴起向子夏学习儒家思想,并改革魏国兵制,创立武卒制 。公元前389年,秦惠公出兵五十万攻打魏国的阴晋,吴起亲自率领其中没有立过军功的五万人,外加战车五百辆、骑兵三千大败秦军 。
当然,虽然在魏国称霸战国期间,吴起展现出一个文武全才的应有素养 。不过,总的来说,吴起在魏国的贡献主要以军事战绩为主 。至于有人疑问战无不胜的吴起怎么没有评上战国四大名将,这主要是因为战国四大名将来自于战国后期,而吴起则是战国前中期的人物 。进一步来说,吴起作为和白起、孙武并肩的军事家,早已不是一个战将就能概括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