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什么什么月如钩”的全诗啊|一首词

相见欢①
【南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②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③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④
【作者】
937-978, 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 。李璟第六子,961年嗣位,史称南唐后主 。即位后对宋称臣纳贡,以求偏安一方 。生活上则穷奢极欲 。975年,宋军破金陵,他肉袒出降,虽封作违侯命,实已沦为阶下囚 。太平兴国三年七月 卒 。据宋人王至《默记》,盖为宋太宗赐牵机药所毒毙 。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 。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生活,风格柔靡;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极富艺术感染力 。后人将他与李璟的作品合辑为《南唐二主词》 。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 。李煜此词即有将此调名标为《乌夜啼》者 。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②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③离愁:指去国之愁 。④别是一般:另有一种 。
【品评】
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 。此词写作时期难定 。如系李煜早年之作, 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庭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 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 。“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 。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 。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 。“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 。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 。过片后“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诗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 或写愁之长, 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恋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李煜此句则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 。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 。这种写法无疑有其深至之处 。
“漫天星,月如钩下边”的诗句是怎样描写心情的?
月如钩的古诗五代诗人李煜尝工佰继脂荒拌维饱哩的《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月如钩"是谁的诗其中一句,有没有完整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谁有“什么什么月如钩”的全诗啊|一首词】

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 。
秋夜“一钩凉月天如水”的完整的诗句声声慢 七夕
清•朱彝尊
桐阴重碧,豆叶轻黄,溪沙过雨无泥 。
尽卷纤云,一钩凉月楼西 。
寻思昔游历历,记回廊纤手曾携 。
好风度,爱吹衣香细,点屐声低 。
谁道离多会少,比露蛩秋蟀,只解凝啼 。
恨别江淹,旧时南浦都迷 。
输成双星岁岁,料红墙银汉难跻 。
孤梦远,尚牵人横阁小梯 。参考资料:http://bbs.lystudy.com/read.php?board_id=6&main_id=3533&pages=15
怎样赏析诗句“夜来江上如钩月,时有惊鱼掷浪声”这两句大意是:入夜,一弯如钩的新月映于江中,鱼儿平时被垂钓的鱼钩吓破了胆,乍见钩月的影子,疑是钓钩又来,一惊跃起,泼剌一声,拨浪而逃 。
全诗是:“雨霁长空荡涤清,远山初出未知名 。~ 。”以钩状月者很多,如李后主“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等,但写鱼儿见钩月疑是钓钩,吃惊而逃则别出心裁,给诗平添了许多情趣,学诗者应学习这种新奇幽默的构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