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生态瓶》教学反思怎么写?

《做一个生态瓶》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中的第6课 。怎样开展这课的教学活动?结合我们正在进行的《亲历过程,落实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科研课题,我是这样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的 。
一、结合单元主题,找准教学研究点 。
《生物与环境》单元是引导学生们进一步研究生物与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 。学生在探索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他们对生物的已有认识,形成对生物的积极态度,并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通过第5课的学习,他们已经认识到生物之间是互为生长环境的,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第6课《做一个生态瓶》是前一课的继续,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的食物关系,在这一课中,学生将通过简单的方案设计来研究生态群落 。做生态瓶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很有趣,也很有意义的活动 。学生将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给生物营造一个“家” 。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家”可能适于生物生活,有的可能不行,这时“家”中的一些生物就会出现一些不适的表现,最后可能会影响到整个生物群落的生存 。让学生从这个活动中会体会到,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 。为此,我对本课教学活动确立了三个教学研究点:
1、怎样让学生真正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2、怎样让学生会设计一个生态瓶建造方案?
3、怎样让学生亲自做一个生态瓶?
二、创设逼真情境,理解“生态系统” 。
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真正内涵,是本课的难点 。也是帮助学生在后面设计生态瓶方案做铺垫的,这是不能忽视的 。于是,我在课前对于这一环节的教学做了精心的预设,用生动形象的课件导入:大屏幕上映出波光粼粼的池塘,让学生讨论池塘中的生物关系 。为了帮助学生讨论,我在屏幕“池塘”上方按顺序出现以下问题:
1、池塘里有哪些水生生物?
2、水生植物需要哪些生存条件?
3、池塘里的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哪些帮助?
4、动物为植物的生长做了哪些贡献?
5、还可以在池塘里找到哪些非生物?它们对生物有什么作用?
在第一个班教学时,学生思维不够活跃,能说出的水生生物名称很少 。因为学生只关注了池塘水面的植物,对水中的动物说出的较少 。为了生动形象,课后马上做出补救,在网上去收索了一些水生动物,先在水下“躲藏”一些鱼类,虾,软条类如田螺河蚌,水鸟类如鸭,水生昆虫等 。在第二个班上课时,先让学生交流第一个问题后,再点击鼠标,让这些水生动物马上逐一浮出水面 。激发了学生兴趣,诱发了联想,交流活动热烈而充分 。水到渠成时再告诉学生:池塘里的这些植物为动物提供了氧气,玩耍休息的场所,动物为植物提供了二氧化碳、肥料等 。而这些生物与非生物之间也存在着各种依赖关系,这就是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 。我们今天就来模拟自然界的生态系统,做一个生态瓶 。